“应付 5.1 元,实付 10 元,找零 4 枚硬币加 7 颗糖和 1 个鹌鹑蛋。” 河北沧州网友晒出的购物小票,让赵一鸣零食的 “用糖找零” 操作冲上热搜。这场看似 “5 毛钱的纠纷”,却撕开了连锁品牌管理漏洞与消费者权益的博弈,而官方前后矛盾的回应更让争议愈演愈烈。

涉事门店给出的解释是 “零钱兑换困难”,还声称 “给的东西价值超零钱”,但当被追问 “是否征得同意” 时,收银员却支吾难言。

更耐人寻味的是品牌方的回应。赵一鸣零食客服先是表示 “以顾客意见为准,强制找零会整改”,转头又改口称 “公司明文规定不支持,是个别门店应急行为”。
这种 “门店违规、总部叫停” 的戏码,暴露了其管理的混乱 —— 作为全国超 5000 家门店的连锁品牌,官网宣称的 “双巡店机制” 显然未能覆盖到 “找零” 这样的细节。有业内人士戳破关键:加盟模式下,加盟商为节省换零钱成本私下操作,总部监管形同虚设。

这场纠纷的核心争议在于:用糖找零到底合不合理?支持者认为 “几毛钱没用,糖聊胜于无”,还能理解商家换零钱的难处。但反对者直指其 “变相强卖”,广州消费者王先生就曾被强行塞糖抵钱,投诉后才获赔现金:“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是强迫消费!”

从法律层面看,这种操作早已触碰红线。《人民币管理条例》明确要求 “人民币依其面额支付”,糖果并非法定货币,无权替代零钱流通。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张敏律师指出,即便商家声称 “告知消费者”,本质仍是限制选择权,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
更暗藏商业算计:一颗糖成本不足 5 分,按 1-5 角折算,利润率超 400%,一家门店每月可额外获利数千元,还能消化临期库存。

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 1 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废止后,央行已明确强调 “人民币法定支付地位不变”,商家无权变相替代找零。赵一鸣零食关联公司此前还经历过注册资本缩减,从 115.7 万减至 101.6 万,不禁让人质疑其在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间的失衡选择。

截至目前,赵一鸣仍未公布具体整改方案,但股价已因事件发酵出现波动。这场 “糖果风波” 早已超越金钱争议:当连锁品牌在全国 “跑马圈地” 时,是该用管理细节守住口碑,还是用 “小聪明” 消耗信任?正如网友所言:“我们可以不要几毛钱,但商家不能丢了诚信。”

从客服的矛盾回应到门店的违规操作,赵一鸣用糖找零的 “小问题”,实则是品牌扩张中忽视消费者权益的 “大隐患”。法律能界定行为是否违法,却难挽回流失的信任 —— 这或许才是这场风波最该敲响的警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