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地方山多平地少,种粮食的地方不够用,资源也缺得很,连煤和铁都要靠从外面买进来,地震台风还经常来捣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人多地方又小,不往外找出路的话,迟早会撑不下去。
从一百多年前开始,日本就习惯搞突然袭击,打甲午战争对付清朝,偷袭旅顺跟俄国人打,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还去炸美国的珍珠港,这些事都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盘算好的,打赢了能抢地盘拿资源,就算输了也没关系,大不了退回自己家门口,这种反正不会吃亏的心态,让日本的策略一直带着一股赌徒的味道。

在冷战时期,美国一直支持日本,还向它提供了技术援助,这让日本的经济迅速增长起来,但日本的基础并不扎实,能源和粮食都依赖其他国家供应,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年轻人口却在不断减少,工厂逐渐外迁,技术更新跟不上节奏,导致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慢慢下滑,过去依靠搭便车发展经济,现在这辆车快要没油了,日本开始感到不安。

最近几年,日本动作多了起来,军队开始练习远程打击能力,积极参加印太地区的安全合作,还经常对台海和南海的事务发表意见,他们这么做不是想当霸主,而是担心自己被甩在后面,觉得如果不动手争取,别人就会踩到自己头上,戴高乐曾说日本像个“吸血鬼”,意思是他们擅长在等级体系里往上爬,而且总是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动手。
日本投入资金发展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和人工智能军事系统,它不追求全面优势,而是集中力量突破关键领域,这种策略制造心理威慑,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由于资源有限、人力不足,日本选择精准打击和威慑手段,通过制造不确定性来达到战略效果,这比直接对抗更为划算。
说到底这种打法就是地理条件决定命运,岛国没有退路,只能把风险当成武器,他们并不是发疯,而是过分清醒,清醒到明白不动手就等于等死,这路子看着凶狠,其实是被环境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