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里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室里,17岁的小宇低头沉默已近十分钟。母亲在一旁焦急地代答:“老师,他就是不想上学,问原因也不说...”
这已经是小宇休学的第三个月。白天父母出门工作,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游戏到凌晨;晚上父母回家,他沉默以对,问多了就爆发争吵。
许多休学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从未学会如何表达真实的情绪。情绪被长期压抑,最终以心理症状的形式爆发——抑郁、焦虑、厌学,甚至休学。
为什么这些孩子不懂得表达情绪?
1. 情绪教育缺失的传统
在许多家庭中,情绪常常被视为需要克制、压抑的东西。当孩子哭闹时,我们说“不要哭”;当孩子愤怒时,我们说“这有什么好气的”;当孩子害怕时,我们说“要勇敢”...
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隐藏真实感受,戴上符合期待的面具。小宇回忆道:“每次我说害怕考试考不好,爸妈就说‘别多想,努力就行’。后来我就不再说了。”
2. 情绪被误解和否定
“男孩子哭什么哭”、“你这么想不对”...这类回应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是错误的、不该存在的。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不愿表达情绪,甚至失去了识别自己情绪的能力。
3. 缺乏情绪语言
没有学习过准确的情绪词汇,孩子很难准确表达内心感受。他们只能用“难受”、“不舒服”这样模糊的词语,或者干脆用行动来表达——退缩、发脾气、逃避。
没有情绪出口的后果
被压抑的情绪不会消失,它们会以更复杂的方式呈现:
1. 身心症状化
情绪问题转化为身体症状:头痛、腹痛、失眠、嗜睡...医学检查却显示一切正常。
2. 自我价值感降低
孩子会认为:“我有这些情绪是错的,我是个糟糕的人。”这种自我否定是抑郁的温床。
3. 关系疏离
因为不相信别人会理解自己,孩子逐渐关闭沟通渠道,陷入孤独的漩涡。
4. 学习动力丧失
当大部分心理能量都用于压抑和处理情绪,孩子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用于学习。
如何帮助休学的孩子学会情绪表达?
1. 创建安全的情感空间
停止评判和说教,给孩子“无条件接纳”的体验。可以这样说:“无论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愿意听。”
重要的是,当孩子终于开口时,不要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肯定他们的感受:“谢谢你告诉我”、“这一定很不容易”。
2. 帮助孩子识别和命名情绪
借助情绪卡片、情绪日记等工具,帮助孩子学习准确的情感词汇。你可以注意到:“你刚才说话的音量提高了,是不是感到生气?”或者“你这两天都不愿出门,是有什么担心吗?”
3. 示范健康的情感表达
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情绪:“今天工作上遇到问题,我感到很焦虑”、“刚才我说话太大声了,是因为我感到着急,不是你的错”。
这种示范让孩子明白: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寻求专业帮助
当孩子已经处于休学状态,通常意味着家庭自身的力量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情绪调节技巧和家庭沟通指导。
5. 耐心等待,允许反复
情绪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可能会试探、反复甚至退缩。重要的是持续传递一个信息:“我在这里,我愿意理解,我不会因为你的情绪而离开。”
重返校园的前提是重返自我
小宇在葫芦里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他的厌学并非不喜欢学习,而是无法面对竞争中的焦虑感,因为从小到大,他只能接受成功,无法面对失败。
而他的父母也开始学习,不再一味强调“道理”,而是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你看起来很难过”、“这一定很令人沮丧”...
改变非一日之功,但这个家庭已经开始走向健康的情感表达之路。
真正接纳情绪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情绪健康的孩子。而情绪健康的孩子,不需要用休学来呼唤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