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家寡人:崇祯帝与那些永不到来的勤王之师
北京城烽火连天,崇祯皇帝独自撞击景阳钟,钟声回荡在空荡的宫殿里,却没有等来一位救驾的文武大臣。
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大军已攻破北京外城。崇祯皇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这不是戏剧,而是明王朝覆灭前的真实一幕。
就在一个月前,崇祯还下诏各地部队紧急勤王,加官晋爵、重金赏赐。然而当他最后走上煤山自缢时,竟无一兵一卒赶来救援。明明明朝在各地还有近百万军队,为何会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图片由Ai生成
01 勤王诏令发出,各地将领静观其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率军直指北京。到三月初六,崇祯皇帝才正式发布“命天下兵勤王”的诏令,命令吴三桂、唐通、刘泽清等率兵入京救驾。
然而各地将领的反应令人心寒。左良玉手握八十万大军,动作却最缓慢,直到北京城破才递交出兵计划。
山东总兵刘泽清接到诏令后,竟撒谎称自己坠马受伤,拒不奉诏。总兵高杰则持观望态度,静候事态发展。只有吴三桂发兵来救,但大军还在半路上,崇祯帝已经自缢。
02 皇帝猜忌多疑,自毁长城
崇祯帝的猜疑性格是其致命伤。他刚刚愎自用,又疑心极大。最典型的例子是袁崇焕的悲剧。
当年皇太极率十万八旗精锐进逼北京,袁崇焕率关宁铁骑日夜兼程赶到北京勤王,击败了皇太极大军,使北京转危为安。然而崇祯却以“通敌”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图片由Ai生成
袁崇焕之死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他部下的将领如祖大寿、吴三桂等心灰意冷,与明廷离心离德,后来先后投降了清廷。
崇祯对宗室勤王的防范也更加匪夷所思。崇祯九年(1636年),清军入关劫掠,京师震动。唐王朱聿键上疏请求率兵北上勤王,这本是宗室应尽之本分。
但崇祯却认为藩王带兵是觊觎皇权,将朱聿键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高墙内达七年之久。这一事件向所有藩王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忠诚勤王不仅无功,反而有罪。
03 财政枯竭,军心涣散
明末时期,财政拮据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由于连年战争和内部腐败,明朝国库空虚,各地军饷发不出来已经成为常态。
崇祯派李建泰带兵平叛,然而军队刚到京南涿州,就逃散了三千多人。士兵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愿意为朝廷卖命?
即使是守卫京城的部队,也有几个月没有发饷了。京师守军中吃空饷者不在少数,导致真正能够上城守城者寥寥无几,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
图片由Ai生成
04 瘟疫肆虐,天灾加速人祸
1644年,华北地区瘟疫横行。当时人称“疙瘩病”的鼠疫传播速度极快,“十室九空、户丁尽绝”。
北京城的情况尤为严重,死亡人数达20万,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鼠疫重创了明军的战斗力,京师有一半军人病死,另一半也失去战斗力。
明军战马2.7万匹中,只有一千匹还有战斗力。5万病弱军人要守15万个城垛口,这些士兵个个面色枯黄,形同“乞儿”,用鞭抽棍打也无法让他们站起来。
05 最后时刻,君臣离心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军抵达北京城下。崇祯皇帝照常上了早朝,与文武大臣商议对策。朝会上崇祯黯然落泪,大臣们也只能陪着皇帝默默流泪。
崇祯皇帝在御案上写下了十二个大字:“文武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可见直到最后,他仍然将亡国之责推给大臣。
当天,奉命守卫京城的襄城伯李国桢骑马赶到宫内求见。内侍看到李国桢衣衫不整,还呵斥其不注意礼仪。李国桢反呛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管这么多?就算君臣还能再见,恐怕也见不了几次了。”
崇祯询问战况,李国桢痛哭回报:“守城官兵不用命啊,没办法了。”听后,崇祯又说出了他的那句名言——“诸臣误朕至此”。
图片由Ai
06 煤山自缢,孤家寡人的最终结局
三月十八日日落时分,崇祯帝带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四望,但见烽火狼烟,但闻哭号震天。他知道内城失陷不过是时间问题。
回到乾清宫,他叫来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为他们换上旧衣服,叮嘱道:“尔等今日是太子、王,城破,即小民也,各自逃生去罢!不必恋我,朕必死社稷,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他泪如雨下,恨恨地说:“尔三人何不幸而生我家也?”接着便泣不成声。
送别儿子,他又命令后妃自尽保全名节。周皇后返回坤宁宫自缢前说道:“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
崇祯又砍伤了袁贵妃,杀了其他几位嫔妃,甚至对15岁的长公主怒目而视:“胡为生我家?”左手掩面,右手持剑砍去,断送了公主的左臂。
图片由Ai生成
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帝在煤山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死时身穿蓝袖道袍、红裤,头发散乱,一只脚穿靴、一只脚光着。只有太监王承恩随驾自缢。
崇祯的衣带诏中写道:“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然而他在位十七年,用一道道谕旨、一桩桩案件,亲手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孤城。他防范宗室,如同防范窃贼;苛待军队,如同对待奴仆;弹压民力,如同扑灭星火。
当李自成的兵锋指向北京时,这座孤城的城墙内外,一片死寂。不是天下无忠臣,而是所有的忠诚都已被他亲手扼杀。
煤山上那棵歪脖子树,吊着的不仅是一个皇帝的性命,更是一个王朝因猜疑与内耗而自我毁灭的沉重挽歌。
申明:图片由Ai生成,文章根据网络素材改编,仅代表个人观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