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话用在欧盟对俄制裁上再贴切不过了。当地时间 10 月 23 日,欧盟正式敲定第 19轮对俄制裁,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还放话 “这不会是最后一轮”。本轮制裁堪称 “下狠手”:首次禁运俄液化天然气,把俄石油公司、俄气工业石油公司列进全面交易禁令,金融领域不仅扩大机构制裁,还首次把加密货币平台拉下水,连 117 艘俄 “影子舰队” 船只都没放过。要知道,这是俄乌冲突以来欧盟最狠的能源制裁,可背后却是欧盟内部吵翻天 —— 拉脱维亚、立陶宛曾坚决反对,德国、法国却舍不得俄市场利益,最后靠 “非约束性措辞” 才勉强妥协。一边是俄称已对制裁 “免疫”,一边是欧洲民众为能源账单发愁,这场制裁大戏,到底谁会先扛不住?
先说说欧盟这波制裁的 “狠活”,看着吓人实则漏洞百出。禁运俄液化天然气看似打在俄经济 “七寸”,可俄早就把天然气买家转向了亚洲,欧洲自己却得花 4 倍价格买美国液化天然气。金融制裁更有意思,把加密货币平台纳入制裁,可俄早就有了规避手段,之前 15轮制裁都没拦住 “影子舰队” 运油,这次新增 117 艘黑名单,顶多是 “堵了个小缝”。最讽刺的是,冯德莱恩喊着 “打击俄战争经济核心”,可欧盟企业还在俄正常运营,所谓 “逐步撤资” 只是非约束性要求,根本没法律效力。这操作就像 “打肿脸充胖子”,表面上气势汹汹,实则给自己留了后路,毕竟谁也不想真的跟俄经济彻底切割。

再聊聊欧盟内部的 “分裂名场面”,简直是 “各怀鬼胎”。波罗的海三国恨不得立刻全面禁运,可德国工业离不开俄能源,法国企业在俄有巨额投资,根本不愿彻底翻脸。捷克更直接,因为制裁导致能源支出涨 37%,选民直接把反对制裁的巴比什选上台,这下欧盟否决联盟正式成型。之前第 13 轮制裁就因为匈牙利、捷克反对而搁浅,这次能通过全靠妥协 —— 拉脱维亚、立陶宛放弃否决权,换来了 “企业考虑撤资” 的空话。这种 “凑活出来的制裁”,执行力度可想而知。有欧盟外交官直言:“大家都在保护自身利益,根本没真正的制裁意愿”,这话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
更扎心的是,制裁的苦果全让欧洲老百姓咽了。德国工业用电价格飙到美国的 3 倍,好多工厂被迫外迁;法国、意大利制造业连续萎缩,工人面临失业风险。捷克家庭冬天取暖费翻倍,老人舍不得开暖气,只能裹着厚被子过冬;斯洛伐克超市里的食品价格涨了 20%,老百姓怨声载道,68% 的人认为制裁损害本国经济。反观俄罗斯,扎哈罗娃直接表态 “制裁只伤欧盟自己”,梅德韦杰夫更是硬气回应 “这是战争行为”,普京还淡定指挥了战略核力量演习。这就像 “你以为在惩罚别人,结果自己先扛不住”,欧盟的制裁不仅没打垮俄,反而让自家民众遭了殃,真是 “羊毛出在羊身上”。
“解铃还须系铃人”,制裁从来不是解决冲突的良药,反而像一剂毒药,慢慢侵蚀着双方的民生。欧盟喊着 “价值观联盟”,却让 27 国老百姓为地缘博弈买单;美国忙着卖高价液化天然气赚得盆满钵满,欧洲却陷入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困境。俄早已建立起制裁 “免疫力”,能源出口转向亚洲,金融领域有替代方案,欧盟的制裁越来越难奏效。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只有对话谈判才能结束冲突,可欧盟却抱着 “制裁施压” 的幻想不放,结果只能是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制裁就像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俄没被打垮,欧盟却内部分裂、民生承压。冯德莱恩们该醒醒了,所谓 “集体压力” 不过是自欺欺人,真正受伤害的是那些为账单发愁的普通家庭,是面临失业的工人,是冬天挨冻的老人。与其在制裁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不如坐下来好好谈判,毕竟和平才是对所有人最好的交代。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欧盟制裁能达到目的吗?欧洲民众该为地缘政治买单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