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甲鱼壳不如乌龟硬,肉的味道还很好,为什么没被天敌捕杀吃光?

引言对于一些生活在乡村的朋友来说,甲鱼可是童年记忆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那个时候河边捉到的“大宝贝”。它不仅味道非常鲜美
引言

对于一些生活在乡村的朋友来说,甲鱼可是童年记忆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那个时候河边捉到的“大宝贝”。它不仅味道非常鲜美,而且价格昂贵,是集市上的抢手货。

小时候倘若是捉到一只能卖上价的“大王八”,那几个月的小日子都过得风生水起。

但很多朋友一直有个疑问,为啥这种壳没乌龟硬、味道特别美的小动物,为何没被自然淘汰掉呢?它身上有着求生的“秘密武器”吗?

其实它的生存智慧,却远超我们的想象。

“王八”不是龟

其实想要了解甲鱼的话,首先就要明确一个概念:甲鱼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常见龟鳖目物种的统称。一般说来甲鱼和乌龟在生物分类上属于不同的家族。

甲鱼其实就算是鳖科(Trionychidae),而乌龟则属于多个不同的科,像是陆龟科(Testudinidae)和海龟科(Cheloniidae)等等。鳖的最大特点是它们的壳不是由硬化的鳞片(scutes)构成,而是由柔软、有弹性的革质皮肤覆盖,这使得甲鱼的壳比乌龟的壳更为柔软、光滑。

而内层则是由骨质板构成的骨质层。这种结构虽然没有乌龟壳那样坚不可摧,但是对于相对“安逸”的亚洲大陆的野生环境来说是完全足够了。

除了背甲不同之外,鳖的腹甲已经开始退化,而舌腹甲与下腹甲之间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增厚部分,名为“胼胝体”。

但在自然界中,并不是说这种软质背甲是种“缺点”,它反而使得鳖在陆地上的移动性更强,并且再配合十分有力的有蹼四肢、流线型外形,使其游泳速度同样惊人。

这样虽然在防御性上稍逊色于龟,这种机动性也让鳖的食谱更加丰富,荤的、素的、水里游的、岸上爬的,甚至死的活的都不在话下,所以它完全是不用担心天敌的存在,鳖本身就是小型水生群落中顶级的掠食者。

其非常发达的肌肉组织也是美味的原因之一,《水生动物营养成分研究》的数据,甲鱼肉每100克含有高达20克以上的蛋白质,同时脂肪含量极低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使得甲鱼肉在营养价值上十分突出,同时在口感上也颇受人们喜爱。

看似餐桌小趴菜,实则池底小霸王

相信不少捉过鳖的朋友们应该都清楚,这货跑的超级快,要不是因为“底盘”太低,在岸边还真不好捉!

除了上面介绍 “设计”非常优秀的身体结构之外,别还有非常强大的“软件”支持。甲鱼进化出了泄殖腔呼吸法,可以理解成膀胱呼吸作用,这样鳖科就能非常安逸的进行水下呼吸。

一般条件下可以占全部呼吸作用的30%,极端危险的情况也可以化身“潜水艇”,完全脱离肺部呼吸一段时间,躲避敌人的追捕。在寒冷的冬季,鳖也会进入冬眠,这时候泄殖腔呼吸配合舌咽式呼吸可以实现水下“氧气自由”,可谓上岸下水无所不能。

其实鳖在自然界,除了人类之外鲜有敌手。幼崽时期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小型动物和昆虫,如蚂蚁、鼠类、蛇类以及某些鸟类。蚂蚁会攻击刚孵化的幼年鳖,而鼠类和蛇类则会挖掘鳖的巢穴,吞食它们的卵。

但尽管如此,鳖还是能够称霸一方“水土”,这也是由于鳖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一只成年雌性甲鱼一年可以产卵多次,每次可产下数十颗卵,这种高产的特性使得甲鱼能够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而且鳖的卵也与龟鳖目其他物种不同,它们的幼崽性别不会受到孵化温度的影响,适应性极强。

当经过三至五年的幼年期就会达到成性成熟阶段,成年后的甲鱼凭借强大的咬合力、凶猛的个性以及超快的移动速度,即可称霸大小池塘,成为内陆水生环境中非常出色的掠食者。

甲鱼的这些生存策略,加上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得它们能够有效地适应环境,并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生存下来。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它鲜美的汤底给欺骗了,鳖在自然界可是实打实的“实力派”,不吃光别的东动物已经算它“心善”了。

市场常见,却是易危物种

但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全能的“水生小霸王”,却硬是要被“吃光了”。

鳖虽然在市场上常见,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易危(VU)保护等级,同时也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列为濒危(EN)。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爬行类

首先甲鱼的自然栖息地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随着水利建设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污染的增加,甲鱼的天然生活环境遭到了破坏。

这些活动导致了甲鱼栖息地的缩减,以及生存条件的恶化。像是水坝的建设阻断了河流,影响了甲鱼的迁徙和区域间的基因交流,而水质污染则直接威胁到甲鱼的健康。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是导致甲鱼种群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野外爆发式增长的巴西龟、随处弃养的流浪猫都是幼年野生鳖的头号克星(近年来不断增长的流浪猫正以毁灭性的捕食能力摧毁城市动物生态圈)。

而且其他入侵的龟鳖类生物还会抢占其栖息地及资源,这种生态竞争对甲鱼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巴西龟和鳖

而最重要的还是人为捕捞,由于甲鱼肉质鲜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餐桌上的美味。其实过去传统的钓甲鱼的方式其实对野生甲鱼种群威胁不大。然而越来越先进的电鱼、绝户网等商业捕鱼、憋套路近年层出不穷,纵使“池塘小霸王”拥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资本高科技。

这就导致野生甲鱼的数量急剧下降。尽管市场上看到的多数是养殖甲鱼,但这并不能反映野生甲鱼的真实状况。野生甲鱼才能真正代表甲鱼的基因多样性,但其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这也是它们被列为易危和濒危的主要原因。

尽管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设立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捞、以及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等,但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保护甲鱼的工作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确保甲鱼这一物种不会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

结语

甲鱼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它们的生存状况是我们评估自然环境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甲鱼之所以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是由于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外来物种的威胁、过度捕捞以及保护措施的不足。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即使是市场上常见的物种,也可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参考资料:

甲鱼 - 事实与超越 |生物学词典 --- Softshell Turtle - Facts and Beyond | Biology Dictionary

崔文妹.中华鳖成鳖的生态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7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张孟闻, 宗愉, 马积藩. 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第一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