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肿瘤学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临床医生、研究人员、患者倡导者、媒体记者及医疗行业专业人士。2025年ESMO年会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展示了突破性的研究发现、前沿的治疗手段。此次会议上,溶瘤病毒疗法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肿瘤治疗方法成为了讨论的热点之一。
关于溶瘤病毒
溶瘤病毒(OVs)是一类能够识别、感染并裂解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的生物体,其目标是稳定并减缓肿瘤的进展。它们可能天然就对癌细胞具有趋向性,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被定向改造以识别特定靶点,能够选择性地在癌细胞内复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保留健康组织。这种裂解作用不仅直接摧毁肿瘤细胞,还能释放肿瘤相关抗原(TAA),进而触发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这种双重作用机制既可实现局部直接抗肿瘤效应(导致肿瘤消退),又能激活机体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组分(实现对全身病变的识别与清除,防止复发)。这些病毒倾向于优先感染肿瘤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细胞影响较小,从而具备良好的治疗比。

分类
通常,溶瘤病毒可分为两大类:天然病毒和基因改造病毒株。
天然溶瘤病毒
天然病毒包括弱毒力病毒的野生型及其自然变异株。例如,呼肠孤病毒(reovirus)是一种野生型溶瘤病毒,它仅在具有活化Ras信号通路的细胞中复制,因此能够特异性靶向Ras信号通路激活的癌细胞。呼肠孤病毒还可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的肿瘤细胞。EGFR的激活会启动Ras信号通路,生成一种能拮抗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的磷脂酶,从而促进溶瘤病毒的复制。
新城疫病毒(NDV)是一种RNA病毒。在正常细胞中,NDV携带的单链RNA在复制过程中会形成双链RNA,从而诱导蛋白激酶PKR的高表达,并激活干扰素信号通路,引发抗病毒反应。然而,由于癌细胞中干扰素信号通路存在缺陷,无法产生有效的抗病毒效应,NDV得以在肿瘤细胞中存活并复制。
基因工程改造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这些野生病毒株进行优化,通过在溶瘤病毒基因组中插入外源性治疗基因,可以提高该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从而避免引发全身性免疫反应,同时增强病毒的杀伤能力。根据病毒本身的弱毒特性或靶向肿瘤的特性,可以选择特定的病毒株作为基因改造病毒株。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腺病毒(AD)株上。
HSV-1具有天生的溶瘤能力,能够感染多种细胞类型,并通过持续自我复制裂解宿主细胞。其基因组中含有大量非必需基因,因此更容易进行基因改造。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相对较小,因此易于进行基因改造、制备和纯化。正因如此,腺病毒也是近年来研究最为广泛的病毒之一。
BT-001(牛痘病毒):联合方案展现广谱抗肿瘤活性
BT-001是一种溶瘤性牛痘病毒。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发布了BT-001在晚期难治性肿瘤患者中的最新临床结果及其积极的抗肿瘤活性。数据显示,瘤内注射BT-001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在注射病灶和非注射病灶中均显示出积极和持续的抗肿瘤活性。在16个注射病灶中有5个(来自3名黑色素瘤患者和1名肉瘤患者)观察到显著的肿瘤缩小(最长直径缩小≥30%)。另有4名患者的非注射病灶也出现了肿瘤缩小。一名对抗PD-1/抗CTLA-4联合疗法耐药性的黑色素瘤患者,以及一名经过多线治疗、PD-L1阴性的平滑肌肉瘤患者,均观察到了持久的部分缓解(PR)。

OBP-301(溶瘤腺病毒):为食管癌与肝癌患者带来生机
OBP-301是一种溶瘤腺病毒,此次会议上公布了OBP-301联合放疗用于食管癌患者的OBP101JP研究的最终结果。结果显示:36名可评估患者中,18个月时的总生存率为56.6%,优于单纯放射线疗法的效果。
OBP-301不仅在食管癌具有治疗潜力,在肝癌治疗中同样产生一定的疗效。在2023年公布的一项OBP-301治疗难治性晚期肝癌的I 期临床试验中,一名49岁男性曾因门静脉肿瘤血栓和肺转移接受过14次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射治疗以及索拉非尼治疗,但由于索拉非尼引发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他拒绝接受二线靶向治疗。在注射OBP-301后,该病灶显示出明确的坏死表现。

一名57岁男性,患有门静脉肿瘤血栓,曾接受过13次TACE、放疗及索拉非尼治疗。该患者因不愿接受二线靶向治疗而参与本研究。在三次OBP-301注射后,观察到显著的肿瘤坏死。

TILT-123(武装腺病毒):破解卵巢癌治疗困境
TILT-123是一种编码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2的血清型嵌合溶瘤腺病毒,在胰腺癌、黑色素瘤、头颈癌等实体肿瘤中显示出有希望的效果。此次会议上公布了TILT-123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铂耐药或难治性卵巢癌患者的PROTA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15名患者,1例患者实现部分缓解(PR),8例患者病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CR)为64%。
典型案例
患者5:被诊断患有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该患者在最初诊断后15个月被招募,已经经历了一线化疗和一次手术干预。到第36天,左肺肿瘤直径减小了35.8%(从12mm减小到7.7mm),到第92天,盆腔病变缩小了69.2%。

患者11:被诊断为粘液腺癌并且对先前的两种疗法没有反应,该患者具有三个靶病变——一个在内侧腹壁中的注射肿瘤和两个在外侧腹壁和肝脏中的非注射肿瘤。患者对TILT-123+pembrolizumab反应良好:到第92天,注射的肿瘤直径减少了40%(从30毫米到18毫米),而未注射的肝转移瘤显示出33.3%的减少(从30-20毫米)。

IVX037(小RNA病毒):在MSS结直肠癌中实现高疾病控制率
IVX037是一种非基因改造的溶瘤小RNA病毒,此次会议上公布了IVX037在晚期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CRC)的I期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在首批9名携带KRAS或BRAF突变的患者中,有6名实现了疾病控制,在携带KRAS或BRAF突变的患者中,33个目标病灶中有21个(64%)实现了疾病控制;而在野生型患者中,10个目标病灶中仅有1个(10%)实现疾病控制。
在Ib期联合研究的第二名卵巢癌患者中也观察到了早期临床活性。该例BRCA2突变患者实现了持久的、持续的部分缓解(PR),并伴随血清CA-125水平的显著下降。
IVX037治疗在一些结直肠癌患者中显示出对肝脏、胰腺和肺部转移灶的显著控制效果,在BRAF V600E患者的腹部病变中诱导了快速且广泛的细胞坏死。

综上可见,溶瘤病毒在癌症治疗领域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结语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溶瘤病毒杀伤肿瘤的机制日益清晰,临床试验也逐渐展开。2025 年 ESMO 年会展示了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溶瘤病毒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潜力和市场,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