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夺门之变不存在的话,谁会是明朝下一任皇帝?

要是没发生夺门之变,明朝接下来该谁当皇帝呢?朱祁镇还能不能重新坐上皇位?老话说,“世事无常,风云变幻”,在当时复杂的局势

要是没发生夺门之变,明朝接下来该谁当皇帝呢?朱祁镇还能不能重新坐上皇位?老话说,“世事无常,风云变幻”,在当时复杂的局势下,这夺门之变就成了关键转折点,也引出了这一连串让人琢磨的问题。

俗话说,“世事无常”,要是没有那场夺门之变,朱祁钰就能安安稳稳当皇帝,一直到驾崩。

嘿,淮下书生觉得啊,会出现这么两种情形:俗话说“事有两面”嘛,这里头就是这样。

第一种情况呢,朱祁钰这人吧,自己没儿子,可他还是挑了个接班人。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哪怕没亲儿子,这事儿也得提前安排好。

还有一种情况呢,朱祁钰一直到死,都没清清楚楚地挑出个能接他位置的人来。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朱祁钰在继承人这件事上没提前做好安排,导致身后事变得复杂起来。

在头一种情形下呢,有三位候选人供他挑选。正所谓“货比三家不吃亏”,这让他能有更多考量。

头一个呢,是他的铁哥们,朱祁镇这人。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朱祁镇和他关系那叫一个铁,就像亲兄弟似的。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自从朱祁镇被瓦剌掳走,就像去瓦剌“留学”了一趟,等他回来,可就不一样了。朱祁钰呢,一开始就不太乐意把这位大哥接回来。好不容易接回来了,却让朱祁镇在南宫孤零零待着。从这些事儿能看出来,朱祁钰十有八九不会选他大哥当皇位继承人。为啥呢?因为他心里一直过不去那道坎儿,既没法跟大哥冰释前嫌,自己心里也一直纠结,解不开这个结。

下一位呢,就是他那亲大侄子,朱见深这小娃子。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可见这叔侄关系也紧密着呢。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呢,朱见深那就是妥妥的太子,明廷从上到下都认定他是皇位继承人。可谁能想到,朱祁钰后来硬是把朱见深太子的位子给撸了,转而让自己儿子朱见济当了太子。

唉,太可惜了,朱见济第二年就不幸夭折了。这时候啊,要是朱祁钰再把朱见深立为太子,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嘛。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淮下书生就觉得,朱祁钰心里肯定过不去自己独子夭折这道坎儿。

再来说第三位,这人是他特别好的叔叔,也就是襄王朱瞻墡。常言说得好,“血浓于水”,这叔侄关系可不一般呐。

要是自个儿没后代,关系好的大哥和大侄子也都没法考虑,那就只能从外藩找人来当皇帝啦。在外藩这些人里头呢,襄王朱瞻墡那是再合适不过的。有道是“矮子里头拔将军”,在当时的情况下,从外藩选襄王就是这个道理。

话说当年,明仁宗突然去世那会儿,朱瞻基人还在南京呢。要知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这种紧要关头,张太后赶紧悄悄下令,让襄王朱瞻墡来监国。这在明朝朝廷,可是头一回让藩王来干监国这事儿。

土木堡之变后,局势大乱,孙太后头一个念头就是让朱瞻墡当皇帝。可朱瞻墡赶忙上书,坚决不同意。他主张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还请郕王朱祁钰来监国,同时号召招募那些有勇有谋的人,想法子去救被俘虏的上皇。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在这危急关头,大家都在为稳定局势出谋划策。

朱祁镇回来以后,就被朱祁钰幽禁在了南宫。这时候啊,朱瞻墡给朱祁钰上书,说“百善孝为先”,你做皇帝的,不管早晚都得去给太上皇请安,还得带着大臣们一起去拜见太上皇,时刻都得恭恭敬敬的,可别把这礼数给忘了。

这么说吧,当时情况十万火急,朱祁钰能坐上皇位,实际上是朱瞻墡主动让出来的。要知道,那会儿朱祁镇和朱见深都在呢。要是朱祁钰在那种时候指定朱瞻墡当皇位继承人,朱瞻墡肯定还是会拒绝,毕竟“无功不受禄”嘛,而且孙太后和大臣们也不会同意这事。

老话说得好,“众口难调”。在第一种情形里,不管挑谁当继承人,都没法让所有人点头称是。照这情况看,十有八九就会拖到第二种情形,也就是直到朱祁钰咽气,都没能明确挑出个继承人来。

嘿,这下问题就不难解决啦。当时啊,朱祁钰没在旁边搅和,孙太后就跟大臣们一合计,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商量完,基本上就能确定让朱见深当继承人了。

老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夺门之变没发生以前呢,大臣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提议,要把那个被废掉的太子重新立为储君。为啥呢?这太子本来就是他,又没犯啥错就被废了,现在再立他当继承人,那可是再合适不过,完全说得过去。而且啊,孙太后肯定也乐意自己亲孙子当皇帝,肯定会支持的。

大臣们的想法是,无论使啥招儿,储君都得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子孙后代。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在他们心里,这储君的血脉就得是从朱瞻基这儿延续下去的,咋折腾都不能变。

咱们都知道啊,朱瞻基就俩儿子,一个朱祁镇,一个朱祁钰。后来呢,朱祁钰没留下后代,那就只剩下朱祁镇这一支了。在朱祁镇的儿子里头,朱见深是老大。大臣们拐弯抹角地表达啥意思呢,就是想重新立朱见深当太子,这不就应了那句“长子为尊”嘛。

嘿,那天啊,天色都已经很晚了,这封奏章没能来得及送上去。你猜怎么着,就在当天夜里,那场大名鼎鼎的“夺门之变”就突然发生了,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想到事情变化这么快呢。

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后,吏部尚书李贤跟他讲啊,皇位本来就是陛下您的。说“迎驾”还行,可要说“夺门”,这事儿就名不正言不顺啦。你想啊,要是郕王真的干不下去了,大臣们肯定会请陛下您再登皇位,何必去冒那个险搞“夺门”呢?万一当时没弄成,那不就麻烦大了嘛!就像老话说的,“谋定而后动”,做事得先想好啊。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在夺门之变那会儿,石亨这帮人啊,打着关心陛下安危的幌子,干着为自己谋好处的事儿。他们就想通过拥立朱祁镇,给自己捞个拥立的大功,然后荣华富贵不就到手了嘛。经过这事儿,朱祁镇也算是彻底回过味儿来了。

老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综合来看哈,要是没有夺门之变这档子事儿,皇位就算轮不到朱祁镇,那也肯定得是他儿子朱见深的,横竖都是他家这一支的。当时朱见深年纪还小,治理国家得有人帮忙辅佐,不用想,朱祁镇就是最合适给儿子辅政的人。这么一来,就算朱祁镇是太上皇,实际上皇帝该有的权力,还是攥在他手里头。你们咋看呢?

评论列表

捉刀怪
捉刀怪 16
2025-07-30 18:14
夺门之变是历史必然事件。如果夺门之变不存在,那么土木堡之变也不会存在了。本来就是同一批人搞出来的事,夺皇帝的兵权,事后分赃不均,被管后勤的于谦召集大量兵马粮草挟天子抢了大头,自然会有大批人跳反拥立太上皇,说白了这是明朝最早的党争。于谦也不是不想杀朱祁镇,而是杀不了,有一批没分到利益的人留下了太上皇作为后手。因为在明朝,君臣不是上下级,而是真的纯合作关系,经常意见不和一拍两散。皇帝的底气只有京营和厂卫,这也是后期各任皇帝各种方式加强厂卫的原因(武宗先用厂卫,再设法直接掌军)。
尚能饭否
尚能饭否 13
2025-03-12 06:45
只要堡宗和他儿子还活着而景泰帝没儿子,那么皇位最终只能是朱见深的,皇帝也不能乱来。其实夺门之变反而增加了朱见深即为的不确定性,幸运的是堡宗复辟后没活太久,也没生个特别喜欢的好儿子,如果他能活70岁,朱见深就没机会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尚能饭否 回复 04-14 15:54
嗯。我是在扯淡,因为我所说的情况并没有真实发生过,只是建立在“如果”之上的一种可能的猜测而已。而你把同样没发生过的事情用肯定的“百分之百”来表达,说得好像你亲眼所见一般,并且把一个灭亡超过四百年的王朝称为“我大明”,算什么呢?

ABCDE12345 回复 05-30 09:13
别扯什么皇明祖训,文官你个外人难道还比朱家子孙对朱家遗嘱更有解释权?无非是谁势力大话语权大,谁赢了谁掌握最终解释权。老朱家输了。说好听叫按照皇明祖训选择,说白了就是谁当皇帝由文官说了算,朱家斗输了。打个比喻就跟汉朝一样,谁当皇帝由霍光、曹操决定。

会促使堪称
会促使堪称 12
2025-03-10 13:22
封个皇太叔也不是不可啊
花儿对我笑
花儿对我笑 11
2025-02-25 06:35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朱祁钰的继承人只能是朱见深

大实话 回复 05-09 10:27
因为太子越久,根基越深厚,再拖下去,一个得位有缺陷的皇帝,是废不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太子的。。。朱棣那么牛逼,都动不了根基稳固的太子朱高炽。

小顾 回复 05-02 21:19
因为朱祁钰身体不行了

用户10xxx43
用户10xxx43 11
2025-03-17 07:23
宣宗只有2个儿子,没什么悬念,夺门之变纯属多余。

米苏苏苏 回复 05-02 11:52
多余啥[呲牙笑]都想自己当皇帝啊,

故乡的石板路 回复 08-16 20:12
历史上只有宦官这么做过。

王佳雨
王佳雨 9
2025-03-09 09:58
从夺门之变和于谦反应看,只会是朱见深继位,从他继位后态度也看得出。
ABCDE12345
ABCDE12345 7
2025-05-05 11:47
朱祁钰死了,朱见深未必能坐上皇位。第一,朱祁钰是皇帝,朱见深太子之位被废,从法理上说,朱见深已经不是嫡脉,属于藩王系列,只是血脉较近。皇帝无后,谁来继承皇位,是以血脉远近为优先考虑,还是年龄声望才能为先,是选血脉近但有昏庸前科的成年前帝朱祁镇,还是血脉近的幼年藩王朱见深,或者血脉远的贤明成年藩王,怎么选是“立长立贤”的问题,自然会由群臣、皇族开会争吵商定。第二,文官们看中朱见深,皇族藩王们未必看中他,先不说对皇位的想法,单单朱见深的年纪就是个不利因素。主少国疑本来就容易催生权臣,更何况已经出现了权臣,于谦谋夺了皇帝的兵权,甚至连监控百官维护皇权的锦衣卫特务机构都被于谦抢了,如果再推个幼帝上位,亲政前又会被夺走多少权利,甚至都可能变成傀儡不能亲政,看看朱祁钰就是前车之鉴。所以皇族未必会选朱见深上位。
身不在远方。。心也在路上
身不在远方。。心也在路上 3
2025-07-12 12:04
历史木有。。。如果一说。。。
曾鹏
曾鹏 3
2025-06-13 11:40
给会是朱见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