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肃敦煌和瓜州县交界处的悬泉置是一处西汉邮驿遗址,这里藏着汉代邮驿的千年秘密,记录着汉王朝经丝绸之路传递律令、上报军情、接待使者的往事,遗址内曾出土3.5万多枚简牍,数量惊人,也因此入选世界文化遗址。

悬泉置的名字取自驿站东南侧山沟里被称为“吊吊水”的山泉,如今的遗址就是由悬泉置本身和悬泉水两部分构成。遗址中修建有博物馆,土黄色房屋低矮平整,既有汉朝建筑的风格又带着西北沙漠建筑的特色。

走入其中,历史感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了两千年前汉代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场所。悬泉置在汉代属于邮驿机构,是边疆的基层组织,功能相当于如今的邮政局和招待所,专门负责传递文书、接待官员和使者。

这里是一个沉浸式体验的遗址博物馆,场景还原区完美复刻了汉代邮驿的办公环境,木质结构的房间里摆放着桌椅、笔墨纸砚、邮驿工具等,青铜色博山炉如同一个时光标记,看见它就能想到昔日的大汉王朝。

《驿使图》壁画砖的复制件两侧是卷起的简牍,这块画像砖曾作为中国邮政“形象大使”而为人所知,如同简笔画的图案生动再现了1600多年前,邮局小哥举着简牍策马飞奔传递书信公文的景象。


悬泉置遗址中出土的简牍有许多种,有公文也有私人往来信件,上面书写着地名、人名,公文记录着西汉时期的法条律令、物资往来等,私人信件则传递着对父母、亲人和朋友的思念。


昏黄的灯光照在模型上,身着汉服的迷你驿卒仿佛活了过来,他们在高耸的瞭望塔上观察敌情,在宽敞的院中操练,在仓库里搬运货物,即使远离政治权利中心,这里的工作丝毫不轻松。

复原的青铜色的邮车是汉代信使奔波往来的交通工具,站在邮车前,仿佛能看到黝黑健壮的驿卒驾车在古丝绸之路上奔波,传递着西汉王朝的指令和西域各国的消息。

热烈的阳光打在脸上,目之所及寸草不生,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戈壁让人倍感孤独,曾经的驿卒就是在这样自然环境恶劣、完全没有娱乐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


沿着步道探索遗址遗迹,曾经占地面积广大的驿站早已不见踪迹,只留下一些残砖和地基的痕迹,还好有简牍的出土,才让这一座西汉时的邮驿和西汉基层公务员的日常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悬泉也属于遗址一部分,传说是汉代将领李广利佩剑刺山而出的泉水,它不仅在2000年前荒芜的沙漠中滋养着悬泉置的驿卒,如今依然汨汨而流,滋养着一方人。

漫长的时光里,许多人、许多事都消逝在历史沙尘中,悬泉置遗址中出土的众多简牍默默守护了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在简牍和文物中,大汉往事仿佛就在眼前,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喧嚣仿佛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