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那个大家眼里的“偷懒少年”,如今却成了乒坛的“卷王”,

而把他从平凡拉向巅峰的,正是那个“严苛到变态”的肖战。
你别看王楚钦现在看起来轻松自如,早年的训练可不是闹着玩的。

肖战接手他之后,给他量身打造了一套全方位训练计划——
封闭集训?加练到凌晨?随便一个动作就能把肩膀和手臂累到抽筋。
王楚钦自己都说:“肖导的训练,就像扒皮抽筋一样。”
这让很多人震惊,但也是这种极限训练,造就了他后来面对任何比赛都能稳住心态的底气。

从被评价“容易偷懒”,到如今打遍各大赛场,他的背后,是无数个与夜色为伴的孤独时刻。
到了2025年初,外界开始质疑王楚钦的训练方式:肩伤未愈,还要带伤打封闭针;乒超联赛中累到蹲地喘气。
不少人怀疑他是不是该减量,肖战也开始调整策略——
减少单纯的体能消耗,增加战术分析和比赛思考。

“少练多想”的理念,让王楚钦学会在有限体力下发挥最大效能。
而这种科学训练带来的自我突破,在杭州亚运会上彻底绽放:
他身兼团体、男单、男双、混双四项重任,一路拼到最后,成为史无前例的“四冠王”。
你说神奇吗?神奇不,是刻苦和聪明的结合。
不过,最打动人的,不是成绩,而是赛场上的那一刻。

多哈世乒赛男单决赛,王楚钦4-1战胜巴西名将雨果,拿下个人首个三大赛单打冠军。
领奖台上,他的第一件事,是把金牌郑重地挂在肖战脖子上。
师徒俩紧紧相拥,泪水悄悄滑落。
这一幕,不只是胜利的喜悦,更是十几年心血的结晶,温暖了无数球迷的心。
而王楚钦的故事,也不仅仅属于体育圈。

一次休息日,肖战和儿子在直播连线时,偶然看到王楚钦独自加练后的背影,默默收拾装备离开球馆。
肖战感慨地说:“吃苦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这一句话,也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不仅教儿子做人,也让所有热爱梦想的人看到,成功从来没有捷径。
从那个容易偷懒的少年,到能独当一面的冠军,
王楚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持、拼搏和智慧的力量。

而肖战,也不仅是一名教练,更像一盏指路明灯,带着弟子一步步走向巅峰。
说真的,这样的师徒组合,太让人羡慕,也太值得学习了。
你们觉得呢?
王楚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乒坛传奇?
师徒情深,能激励下一代的榜样,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