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父母不想子女变成仇人,就狠下心,不要做这3件事

父母和子女本应该是这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但为什么有些父母和子女势如水火,就像仇人一样,见面说不了几句话就吵起来。甚至还有些

父母和子女本应该是这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但为什么有些父母和子女势如水火,就像仇人一样,见面说不了几句话就吵起来。

甚至还有些断亲,老死不相往来。

血缘虽然斩不断,但感情是需要培养的,双方也是需要不断磨合的。

作为父母,如果你真的不想子女变成仇人,请狠下心,不要做下面这三件事。

1、不要试图去控制子女

关心和控制的区别在于,是否尊重对方的主体性。

前者是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尊重对方的意愿;后者则是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一定要让对方听自己的。

前者让子女感受到的是爱,因为他是自由的;后者感受到的窒息,于是,想要逃离。

《小欢喜》中,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特别好,特别爱女儿,但对其的控制让人窒息。

从每天的学习计划到人生志愿,一切都要按照她的意愿来,她觉得女儿的想法不重要,她自会为女儿铺一条最好的路。

可乔英子得了抑郁症,崩溃到要跳海,只为逃离妈妈。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一切控制的本质,都是恐惧的产物。”

父母控制子女,表面上是爱,深层却是对失去权威的恐惧,对子女独立的恐惧,对自己价值感丧失的恐惧。

控制不是爱,而是以爱之名的绑架。真正的爱,是放手让子女成为自己生命的主角,而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聪明的父母懂得,爱不是占有,而是尊重。不是指挥,而是陪伴。

不是把子女捏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此,子女也会喜欢、爱戴、尊重父母。

2、不要总是强调自己的付出

父母爱子女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付出时,不用总强调“我为你付出多少”,因为孩子会感受到压力、愧疚、不适。

而这种愧疚,是最不健康的情感纽带。

因为当爱被附加上各种条件,它就成了一种交易,而非真情。孩子感受到的也不是爱,而是压力。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妈妈每年在她过生日时都要说:“你知道当年的今天我在产房受了多少苦吗?”

以至于她开始害怕过生日,这本该是充满感恩和快乐的日子,却成了她的情感负担。

父母的确为子女付出了很多,但真正的爱不应变成一笔需要不断偿还的债务。

健康的亲子关系不需要时刻提醒对方“我为你做了什么”,因为爱本身的行动就足够了,不必通过让孩子感到“亏欠”来建立和维持权威。

3、不要太固执,适当服软

很多父母永远要当“正确”的一方,即使明知错了,也不肯向孩子低头。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固执往往源于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认为自己必须永远正确,才能维持权威和尊严。

但实际上,能够承认错误并道歉的父母,反而会赢得子女更多的尊重和爱。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父亲马哈维亚最初固执地强迫两个女儿学习摔跤,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但随着剧情发展,他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女儿的选择,最终父女关系得到了真正的和解和升华。

适当服软并不会削弱你的权威,反而会展示出你的强大和自信。

对子女说一句“对不起,我错了”或者“这件事上你是对的”,这种坦诚和脆弱反而能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亲子关系中最美的境界,不是永恒的依赖和控制,而是既能够紧密相连,又能够各自独立。

最后,和大家分享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的几句话: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