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我手里攥着三份Offer,最终却选择了一家连办公椅都没配齐的初创公司。理由很现实:它是唯一承诺入职就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
入职第一天,我和其他四位新同事成了“开荒牛”。没有前台,没有行政,会议室堆着未拆封的电脑箱和网线。我们撸起袖子擦桌拖地、组装电脑设备,忙到下午才勉强理出个办公区的模样。那天回到家,我瘫在沙发上,苦笑着想:这哪是入职,分明是参加了场免费搬家劳动。
但公司提供的培训却出乎意料地扎实。整整一周,从行业背景到技术实操,讲得全是干货。我像一块渴了很久的海绵,拼命吸收每一点养分,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那几天我甚至有些兴奋——或许这一切辛苦都值得。
好景不长。培训结束后,公司依然没有业务。办公室里逐渐弥漫起一种说不出的焦虑。同事们开始刷剧、打游戏,甚至有人带来了Switch,唯独我接到了任务:搭建公司官网。
每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问自己:要坚持吗?还是及时止损?想着刚学到的技能还没实践,我决定再等等。
第三个月,工资没有按时到账。
老板只在群里冷淡地发了一条文字消息:“款项延迟,大家稍安勿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解释。不久后,公司居然接到了第一个正式项目!我们像打了鸡血一样投入工作,我把培训所学全部用上,眼看着官网从无到有,渐渐有了模样。
但工资依旧没有着落。
更让人心凉的是,老板开始玩消失。一周、两周、一个月……电话不接,消息不回。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有几个同事悄悄不再来了。我坐在工位上,看着自己精心搭建的网站,突然觉得特别讽刺。
直到某个周一的早晨,我照常打卡上班,却默默打开劳动法咨询页面。中午借口出去买咖啡,我在街角拨通了劳动监察大队的电话。对方耐心告诉我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每一步该怎么走。
第二天,我没请假就直接去了监察大队。交完材料的那一刻,我的手还在微微发抖。没想到隔天下午,到账的提示音就响了——拖欠的工资全部结清了。
我没有告别,也没有写离职报告。收拾东西时,保洁阿姨小心地问我:“小张,你也不干啦?”我点点头,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
后来我去面试新公司,在展示作品集时,HR仔细看了我做的官网项目,肯定地说:“这个项目展示的技能很全面,从设计到前端实现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这对我们岗位来说是个很大的加分项。”因为我掌握了全流程的技能,在新公司我只负责设计部分,却总能提前完成。不到两个月,我不仅提前转正,还涨了薪。
半年后,我和前司最后离职的同事聊天。他说我走后的那个月工资居然正常发了,但之后又回到老样子。“老板不是没有钱,他就是不愿意发,”他说,“公司半年没有任何新业务,我的工资拖了四个月。”
他前后去了三次劳动监察大队,至今还有一万多没有要回来。
这段经历让我彻底明白:初创公司可以是你快速成长的跳板,也可能成为你最深的坑。如果你也在考虑选择初创公司,就一定要考虑到即将可能承担的风险:
第一,背调一定要做。用企查查等工具查清楚公司的注册资本、司法风险和劳务纠纷。
第二,注意观察工作氛围。如果员工无所事事,领导经常神隐,一定要警惕。
第三,所有工作证据保留好。合同、打卡记录、工作聊天、项目文件,都妥善存好。
第四,遇到拖欠工资千万别忍。劳动监察大队是很有用的途径,投诉反馈很快。
第五,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和成长。无论环境如何,你学到的本事别人抢不走。
职场这条路,既要敢冒险,也要会保护自己。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曾经待过哪里,而是你带得走的能力、经验和底气。
如今我再回头看,依旧感谢那段经历。它教会我的不只是专业技能,更是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守住底线、保护自己。每一段经历都是成长的养分,哪怕它来自一片盐碱地——而我们,终将在这样的土壤中,长出自己的坚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