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比亚迪高管放话2030年固态电池成本直逼液态电池,是技术自信还是行业画饼?

当宁德时代还在为凝聚态电池量产发愁时,比亚迪CTO孙华军却抛出一枚重磅炸弹:2030年固态电池将与液态电池实现"固液同价

当宁德时代还在为凝聚态电池量产发愁时,比亚迪CTO孙华军却抛出一枚重磅炸弹:2030年固态电池将与液态电池实现"固液同价"。这个看似狂妄的宣言背后,究竟是掌握了颠覆性技术,还是新能源行业的又一张"大饼"?

固态电池"固液同价"宣言背后的技术底气

比亚迪选择的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搭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基负极的组合拳颇具深意。单晶化正极工艺将钴用量降低30%,低膨胀硅负极使循环寿命突破万次,这两项材料创新直接击中了固态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痛点。更关键的是其2026年投产的重庆产线,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曲线已在刀片电池上得到验证。

与宁德时代依赖外部车企合作不同,比亚迪"自研自产+整车协同"的模式形成独特优势。李云飞"别人有我们也有,别人好我们可能更好"的发言,折射出比亚迪在电池-整车垂直整合上的底气。据孙华军透露,2024年已下线60Ah全固态电池中试产品,2027年示范装车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拆解成本天平:固态电池的降本三座大山

原材料成本是首道关卡。当前硫化物电解质价格是液态电解液的3-5倍,但比亚迪通过高镍正极和硅负极的通用化设计,将差异缩小到2倍以内。生产工艺方面,其宣称的干法电极技术若能突破,可省去溶剂回收环节,直接降低30%能耗成本。

良品率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硫化物电解质对湿度控制要求苛刻到<1ppm,这直接关系到界面阻抗控制。不过比亚迪给出的数据颇具说服力:1200km续航、零下30℃保持85%放电效率、万次循环寿命,这些参数暗示其可能已突破关键工艺瓶颈。

行业共识or比亚迪独舞?专家观点交锋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的预测与比亚迪时间线惊人吻合:2030年半固态电池成本接近液态。但丰田多次推迟量产的教训犹在眼前,硫化物路线的环境控制难题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可能采取"半固态过渡"策略。廉玉波"三年艰难、五年现实"的表态,暗示其不会贸然推进全固态方案。这种务实路线既规避技术风险,又能在"名义同价"上做文章。

2030倒计时:一场与产业链的生死竞速

若比亚迪预言成真,锂镧锆氧电解质厂商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蔚来半固态方案已形成围剿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同价≠同性价比"的消费逻辑——当1200km续航摊薄每公里成本时,传统液态电池的价格优势可能被重新定义。

这场豪赌的本质,是比亚迪试图复制刀片电池的成功路径。从2016年秘密研发到2024年中试下线,其固态电池布局比外界预想的更早。当孙华军说出"固液同价"时,或许已在盘算如何用规模效应碾压对手。

技术突破从不会按企业设定的时间表准时到来,但比亚迪的宣言至少证明:在动力电池的终极战场上,中国企业已从追随者变为规则制定者。2027年示范装车的数据,将验证这是远见还是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