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正从“物质改善”向“文化复兴”“产业融合”“生态可持续”多维目标迈进。容辉拓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辉拓创”)深耕乡村设计领域,以“在地性、文化性、系统性”为核心理念,将建筑设计与乡村发展需求深度绑定,通过美丽乡村设计、产业场景营造、文化IP塑造等一体化服务,为乡村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容辉拓创认为,乡村振兴设计的本质是“激活乡村价值”。不同于传统的“自上而下”改造模式,团队坚持“调研先行”,通过实地走访、村民座谈、文化溯源等方式,精准挖掘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基因和产业发展潜力,形成“一村一策”的定制化方案。
在空间设计层面,注重“保留乡土肌理、植入现代功能”。例如,在浙江某古村落改造项目中,设计团队以“修旧如旧”原则修复明清古建筑群,同时融入民宿集群、非遗工坊、乡村会客厅等新业态,既保护了传统风貌,又通过“建筑+运营”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此外,针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薄弱问题,公司创新设计了“模块化公共空间”,如可拆卸式乡村书屋、多功能文化广场等,以低成本、易维护的方式满足村民社交、文化需求。

美丽乡村设计是容辉拓创的核心业务板块,团队以“生态优先、文化为魂、美学赋能”为准则,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景观碎片化问题,公司采用“低干预”设计手法,通过生态驳岸改造、乡土植物种植、雨水花园建设等方式,恢复乡村水系、林地、农田的自然循环系统。在江苏某美丽乡村项目中,设计团队将村内闲置坑塘改造为生态湿地,既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又形成了“荷塘月色”的景观打卡点,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2. 文化符号转译乡村文化的活化是设计的灵魂。容辉拓创注重从传统建筑、民俗活动、手工艺中提取文化符号,通过景观小品、公共艺术、导视系统等载体实现“在地文化可视化”。例如,在陕西关中某村落设计中,团队以当地剪纸艺术为灵感,创作了系列镂空景观墙;以秦腔脸谱为原型,设计了村民活动中心的外立面装饰,让文化元素自然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3. 美学场景营造突破“千村一面”的设计困境,团队强调“微更新”与“细节美学”。通过对村口标识、庭院景观、建筑立面、照明系统的精细化设计,提升乡村整体美感。如在江西客家村落项目中,设计团队利用当地红土、夯土等材料改造农房外立面,搭配竹编篱笆、陶罐花池,营造出“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美学意境。
三、创新模式:设计驱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容辉拓创不止于“设计图纸交付”,更致力于构建“设计+产业+运营”的乡村振兴服务闭环。公司联合农业、文旅、运营等领域合作伙伴,为乡村提供从规划设计到产业导入、运营顾问的全链条服务。例如,在云南某傣族村寨项目中,设计团队不仅完成了村落空间改造,还协助引入咖啡种植、傣族织锦体验等产业,并搭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乡村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结语乡村振兴是一场长期而深刻的变革,容辉拓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专业的设计能力、系统的服务思维,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敬畏乡土、赋能乡村”的初心,让每一个设计作品都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村民与产业的桥梁,为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