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车展的一场沟通会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的一番话,再次引发行业热议。当被问及“为什么比亚迪依然坚持磷酸铁锂路线”时,他回答得很直接——“安全,是最大的豪华。”
可问题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缺点大家也都知道——冬天掉电快、能量密度低、续航打折、体积还大。既然问题这么多,为什么比亚迪还死守这条路?难道不怕被固态电池、三元锂超越?

先说结论:比亚迪当然知道磷酸铁锂的缺点。
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比三元锂电池低大约20%—30%,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电池包,磷酸铁锂能跑的里程短一点;低温性能也不占优势,冬天一到,掉电、续航缩水是普遍现象;再加上电池体积大、重量重,对于想追求极致性能或续航的车企来说,这都不是理想方案。
但为什么比亚迪反而越走越坚定?李云飞给出的答案,其实藏着整个行业最现实的逻辑——安全和成熟度。

比亚迪的核心理念一直是:“安全是最大的豪华。”你可能觉得这是营销口号,但它背后有数据支撑。
李云飞在会上提到: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公交车电动化走了整整15年,全国几乎所有电动大巴都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你可能没注意到,但这些大巴从未发生过恶性燃烧事故。为什么?因为磷酸铁锂的稳定性远超三元锂。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但热稳定性差,一旦发生过充或碰撞,极易引起热失控,轻则冒烟,重则自燃。磷酸铁锂虽然能量密度低,却几乎不可能爆炸。它就像是“安全保守”的理科生,可能不够耀眼,但从不会“出事”。
在李云飞看来,这才是行业发展的底线。他甚至直言:“安全,是所有产品的最基本设定目标。”

当然,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不代表它不追求技术突破。相反,它是全球最懂磷酸铁锂的公司。
从刀片电池到CTB一体化,再到易四方平台,比亚迪用技术把磷酸铁锂的短板一点点补齐:
刀片电池解决了体积问题,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安全性。
CTB技术(Cell to Body)让电池直接参与车身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强度。
热管理系统升级,使低温环境下的掉电问题得到缓解。
如今,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唐、海豹、秦PLUS,续航都能轻松突破600公里,冬季表现也不再“掉链子”。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形成了完整的电池自研、自产体系,这意味着它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稳定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磷酸铁锂路线能让比亚迪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

根据数据,今年1-9月,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高达493.9GWh,同比增长42.5%,市场份额突破80%。这说明,不只是比亚迪,整个行业都在“倒向”这条路线。
为什么?因为磷酸铁锂代表着更低成本、更长寿命、更高安全性。无论是家庭用户还是网约车司机,他们最怕的不是续航短,而是车着火。
比亚迪看得清这一点——当消费者不再追求极限数据,而是追求稳定与安全时,磷酸铁锂就是最优解。

有人说,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是因为技术落后。但实际上,比亚迪正是靠这条“看似保守”的路线,成就了如今的全球第一。
在一个被“长续航焦虑”主导的时代,比亚迪反其道而行之,回归到汽车最本质的逻辑——安全、可靠、成本可控。李云飞那句话,其实说出了比亚迪的底牌: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也是我们对用户的最大尊重。”
也许在未来,当固态电池真正成熟时,比亚迪会再做调整;但在今天,磷酸铁锂依旧是最稳、最实用、最具普适性的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