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省属重点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同时调整,虽然很正常,但两者均从校内调整或提拔,就不多见了:武汉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徐雁冰功成身退,由学校原校长倪红卫接任党委书记,而原副校长吕勇则荣升校长,引发了一场热议。
尤其是新校长吕勇,是武科大自主培养优秀学子,长期致力于机电、机械等领域的研究,屡次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成为国内机械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博士毕业后就回到武科大任职,一边钻研学术研究,一边教书育人,从一名普通教师很快晋升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并逐步晋升为学校副校长,到如今成为学校新一任“掌门人”。
凭借自身突出的学术和教学管理才能,吕勇能否带领武科大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呢?

武科大校长吕勇
武科大培养的杰出机械工程专家出生于1976年的吕勇,今年尚不足50岁,已经被委任为省属重点大学校长,可算是春风得意,也是为他与武科大之间的不解之缘续写了更加生动的篇章。
吕勇18岁就考入了武科大冶金机械专业学习。入学的时候,学校还是“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是一所以钢铁冶金、机械工程等学科为特色及优势的院校。学校云集了大批学术领军人物,创建了行业领先的实验和技术,使吕勇大开眼界,吸引他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本科毕业后,吕勇又考取了学校的冶金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吕勇硕士毕业,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挥斥方遒,被武科大机械自动化学院聘为教师,一边继续他喜欢的学术研究,一边教书育人。
研究期间,他深感自身能力的不足,又同时攻读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北科大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是国内矿冶学科的王牌院校,院校中倪红卫也是在此获得博士学位。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
二十多年来,吕勇一直专注于机电系统建模及仿真、远程监测与诊断软件系统开发、非线性信号处理以及冶金机械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冶金机械动力学与故障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他的身上,有着一位机械工程师特有的细致严谨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科研初期,由于经费有限,很多重要的实验仪器都很缺乏,他就自己画图纸、买齿轮、选轴承,硬是搞出一台故障模拟实验台。
对他来说,“家-食堂-办公室”,这种“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单调,却乐此不疲。寒暑假、双休日,他也喜欢就“扎”在实验室,科研早已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是在这样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吕勇屡次取得重大突破。他的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此外还有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成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如今的吕勇,已经是二级教授。未来的学术之路上,期待吕勇能再接再厉,问鼎“国家三大奖”,那样或许有机会冲刺一下“院士”。

吕勇在实验室
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刚刚进入武科大任教的时候,吕勇不过才24岁。作为新人,他虚心向学,勤勉自强,很快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29岁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3岁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武科大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在科研上,他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在教学上,他也严于律己,并用同样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
为学生授课,他总是准备充分,随时更新教案,用最新理论指导教学;修改论文,他一字一句“挑毛病”,大到结构框架、英文写作,小到标点符号都要“精雕细琢”;指导科研,他要求实验数据不得存在虚假,哪怕多做几次,必须真实可靠,所指导的研究生基本都有SCI或者EI论文发表……
担任教师多年来,吕勇对教学、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体会;后来,他又先后被任命为武科大机械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研究生院院长、学校副校长一职,把自身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学院、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改革中去。

吕勇在武科大
作为学院、学校领导干部,吕勇曾主导了多项教学、科研上的改革措施。担任机械学院主要领导时,吕勇和领导班子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设卓越班、产业班、精益班等试点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等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后来,他又主导了改革导师评聘评价机制,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健全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武科大体现得更加明显。
武科大实施导师遴选制度两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校硕士生和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分别提升70%和30%,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明显增强,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大奖。这些有效改革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吕勇的大力推进。

吕勇参加活动
下一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武科大里一众优秀的教师中脱颖而出,一路晋升,到如今被委任为学校的校长,足以看出吕勇在学术上和教学管理上的突出才能。他从求学开始,与武科大相伴30余年,从基层到高层,对学校的科研、学风、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很深入了解。
武科大的办学历史可以溯源于1898年成立的工艺学堂,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后来又与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为一所以冶金为特色的院校,有“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的美誉。
100多年来,武科大在冶金、材料、机械等领域沉淀了显著的优势,创建了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先进的科研平台。可惜的是,至今依然与“双一流”无缘,令人可惜。

武科大
在吕勇看来,本阶段武科大的中心任务一是全力当好湖北省属高校“排头兵”,二是力争走在全国行业特色高效前列,这或许也将成为吕勇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荣升校长之后,吕勇或许能依托自身的学术才能和资源,进一步发挥武科大的学科优势,将传统学科的优势与新兴产业进行融合,挖掘新工科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向“双一流”发起冲刺。
期待武科大在吕勇的带领下,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