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丘,有一位叫冯江山的手工铁锅匠人,他的故事与铁匠文化紧紧相连。68岁的他,用双手和双眼,将“手工锻造”演绎到极致,在追求机器量产的时代,他坚守着铁匠铺的炉火,一锤一锤敲打出对匠心的执着。走进冯师傅的铁匠铺,“铛铛”的锤声瞬间抓住你的注意力。他手中8斤重的铁锤,每一次落下都精准有力。冯师傅说:“别人说36000次能成好锅,但我要多敲10000次。多一次锤击,锅壁就更紧实一分,用个几十年都不会变形。”这46000次合锤,有着外人看不到的门道。前15000锤去杂,让原生铁纯度达到99.8%;中间20000锤塑形,调整锅沿弧度和锅底厚度,保证受热均匀;最后11000锤细磨,换上小锤,敲出光滑不粘的锅面,留下独特锤纹。有一回,徒弟少敲了2000锤,冯师傅一眼就发现了。他没吭声,默默重新加热铁锅,亲自补敲,直到手臂发颤。他说:“我爹当年说‘少一锤,品质减一分’,我守了一辈子,不能毁在这上面。”冯师傅打造的宗师铁锅是招牌之作,46000次合锤让锅壁密度高,导热快且均匀,炒菜、炖肉都能精准把握火候。有川菜师傅用后反馈,炒回锅肉时肉香被完全锁住,锅气十足。而且这口锅越用越好用,时间长了会形成天然油膜,煎蛋都不用放油。从18岁学打铁,到如今成为章丘手工铁锅的“活招牌”,冯江山守了50年。这50年里,同行纷纷转行,也有人劝他用机器生产多赚钱,可他从未动摇。他说:“机器造的锅,千篇一律,没有温度。”看到顾客满意的反馈,他觉得一切都值了。现在,他还收了徒弟,手把手教他们选铁、烧火、锻打,把46000次合锤的诀窍传承下去。在快节奏的时代,冯江山师傅用46000次合锤告诉我们,真正的好东西需要时间和耐心。他打造的铁锅,不只是厨具,更是带着匠心温度的传家之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