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宝职李国强:车间作“纸”传技艺 匠心为“灯”照职教

在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技能实训中心里,时常能看到一个身影,俯身在自动化产线前,调试程序、校准参数,手中的万用表嘀嗒作响。

在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技能实训中心里,时常能看到一个身影,俯身在自动化产线前,调试程序、校准参数,手中的万用表嘀嗒作响。他就是李国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一名普通的机电专业教师。十余年来,他穿梭于三尺讲台与工厂车间之间,把技术教给学生,把成果送到企业,用行动诠释“职教人的匠心”。

宝鸡日报报道李国强老师技术攻关团队

让学生站在技能舞台的中央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技能舞台上发光发热。”这是李国强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深知,职业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于是,他深耕教学改革,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标准搬进日常课堂,创新“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模式。从机械设计到电气编程,从图纸绘制到实操调试,他手把手地教,点对点地破。

指导老师荣获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国赛三等奖

备赛期间,他牺牲无数休息时间指导学生,陪伴学生一遍遍分析问题,直到成功。这样的陪伴,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他指导的学生获陕西省一等奖30余人次,全国二等奖2人次,全国三等奖10人次。连续四年,他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指导教师”。更让他欣慰的是,许多学生凭借竞赛成绩进入宝鸡吉利、宝钛集团等企业工作,成为技术骨干。

李国强老师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荣获国赛三等奖

“只有自己先吃透技术,才能带学生走得更远。”因此,李国强自身也始终保持竞技状态,以赛强技、 以赛促教。先后 3 次参加全国教师技能大赛,斩获国赛三等奖 3 项, 将赛场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开发出《智能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组态技术》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其中《智能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把论文写在工厂车间里

“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把论文写在工厂车间里。”李国强这样说,也这样做。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曾面临石油套管螺纹保护器生产效率低的难题。李国强带着团队蹲点半年,设计出 3 套自动化产线,将单班产能提升3倍,年节约人工成本120万元,被企业列为“技术革新典范案例”。车间老师傅竖起大拇指:“李老师不是来走过场的,他是真来解决问题的。”

李国强老师设计安装注塑机控制柜现场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他为某部队开发13套应急启动电源,解决野外装备供电难题;为宝鸡钛来康公司研发“无心磨床钛棒打磨直径在线检测与补偿系统”,将产品合格率从82%提升至99%。

李国强老师设计研发的钢套捐圆机自动化产线调试现场

企业负责人感慨:“李老师的技术,让我们的精密钛制品打入了高端市场!”在他的工作室里,国家专利证书摆了一排。他负责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研发中心多项技术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实现“校企协同、技术惠民”,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转化成先进生产力。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一个人的成长不算成功,带动一群人进步才是价值所在。”李国强始终记得自己作为职教教师的使命——辐射引领,赋能区域。近五年,他为宝鸡石油钢管、宝钛集团、中铁宝桥等企业开展技能培训3700余人次。定制开发的“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运维”等课程,帮助企业职工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其中,1名学员成为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学员成为“陕西省技术能手”。

李国强老师为中铁宝桥职工培训

他自驾数百公里,走进合阳、太白等6所职教中心,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培训师生500余人次。陈仓职教中心的侯老师说:“跟着李老师学习,不仅技术有突破,更学到了他对职教事业的赤诚之心。”甚至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也有他的身影。受宝鸡市人社局邀请,他为马营镇农民工开展为期15天的电工培训,助力他们再就业。

李国强老师为太白职教中心培训现场

李国强老师为合阳职教中心培训现场

李国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技术不该高高在上,更应该服务于每个人”这句话。从三尺讲台到工厂车间,从技能竞赛到技术研发,李国强老师以“敬业”为笔,以“奉献”为墨,在职业教育的画卷上描绘出璀璨光彩。实训室里深夜不灭的灯光,车间中反复调试的身影,学生手中沉甸甸的获奖证书——无一不映照着他质朴教育初心。“看到学生获奖时的笑容,看到企业因技术革新提升效益,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职教事业的无限热爱。带着匠心,带着热爱,带着职教人不变的初心,这条路,他将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