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仿“小米”风格,描绘风雨中的山水景色

《风雨暗千山》是清代画家王原祁的作品,画中题诗一首方便人们了解作品内容。这首五言诗的大概意思是,乌云密布风雨来袭,群山景

《风雨暗千山》是清代画家王原祁的作品,画中题诗一首方便人们了解作品内容。这首五言诗的大概意思是,乌云密布风雨来袭,群山景色朦胧虚幻。一阵钟声传来,惊扰到竹林屋舍里的文人。文人走出家门,欣赏苍茫景色,不远处穿着蓑衣的打渔人驾船到了水湾处躲避风雨。诗中流露的自然清新之意,如何转化为笔墨语言呢?王原祁有办法,他学习“小米”的技法,用米点皴表现。

画坛中的“大米”、“小米”是父子关系,指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和米友仁。传说米芾发明了米点皴,由米友仁将其发扬光大。米点皴是点皴的一种,多为横点,墨色可浓可淡,一定要画出水墨淋漓的味道。有时画家为了强调山势浑厚,先用披麻皴画一遍,再用米点皴丰富视觉感受。

王原祁 风雨暗千山

当米点皴出现之后,描绘雨景、雨霁景色就有了简单有效的方法。当你看到江南山水烟雨茫茫,不知道怎么画的时候,首选米点皴。当然了米点皴也有缺点,作为点皴的一种,表现出来的效果单一。也就是说,你不能用米点皴画北方高山,也不能用米点皴画干旱缺雨的荒山。

在用笔上,米点皴都是横笔,无法利用笔锋变化,只能靠运笔的轻重、用墨的浓淡表现各种变化。一旦在层层叠加的过程中层次混淆,一眼就能看出来。故此很多画家用米点皴要么画长卷,要么画册页。如果在立轴作品里用米点皴,多用于中远景部分,前景用其它皴法。

王原祁 风雨暗千山 局部

王原祁在创作过程中注意到这个问题,前景处用披麻皴、解索皴表现山石苍润厚重效果。中景运用大量苔点,画了很多碎石,从线条过渡到点显得自然生动。王原祁是仿古高手,一生临摹了大量宋元古画。他出生在艺术世家、收藏世家,创作能力、鉴赏能力远超同时代的很多画家。

不过他在创作中有个很大的问题,构图缺少天然韵味,笔墨略显生硬。仔细看《风雨暗千山》,不同空间层次很难分出主次。王原祁不论远近,都在不断丰富细节。这种画法,很难表现深远法构图产生的纵深感。画面中,三个条状结构代表不同空间,造成了重复感。如果他能考虑到主次之分,画面效果会更好。

王原祁 风雨暗千山 局部

笔墨上的问题就更明显了。看前景和远景的墨色,是不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呢?可以分析一下,他为什么这么画。远景米点皴的群山被层层烟云遮挡,仅露出几座山峰。虚多实少,再用淡墨晕染就显得空间出现断层。

说到底,笔墨构图出现问题,为了补救一下不得已而为之。作品画完了,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从《风雨暗千山》可以发现,画米点皴最好不要用重墨。哪怕需要产生厚重的效果,也要用淡墨层层叠加,由淡转浓。王原祁直接用重墨的方法不可取。

王原祁 风雨暗千山 局部

坦率讲,这幅画不能代表王原祁的真实水平。前景刻画很精彩,中景描绘得有点儿拘谨,到了远景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