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负责任”的班主任:她用20年口碑织就一张网,精准诈骗198个家庭!笔记本里藏着惊天秘密,家长直呼太可怕!

中学班主任工作20年,被揭穿底细后,家长直呼太可怕!......「林老师,您真是我们见过最负责任的老师!连孩子在家的表现

中学班主任工作20年,被揭穿底细后,家长直呼太可怕!

......

「林老师,您真是我们见过最负责任的老师!连孩子在家的表现您都这么关心!」

张爸爸激动地握手告别,而林雅芬则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二十年来,她用满腔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成为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女神。

然而当她的真实身份暴露在众人眼前时,家长们恨不能将她生吞活剥。

第一章

春天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百叶窗洒在桌案上,45岁的林雅芬正低头批改着学生的作文。

县城第二中学的教学楼里总是这样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读书声和脚步声。

林雅芬抬起头揉了揉眼睛,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在她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双眼睛依然温和有神。

「林老师,您有时间吗?」

办公室门口探进一个学生家长的脑袋。

这是班上张明同学的妈妈,手里还拎着一袋水果。

「哎呀,张妈妈您怎么又带东西来了。」

林雅芬赶紧起身迎接。

「我说了多少次,您来学校看看孩子就行,不用这么客气。」

张妈妈笑着走进办公室,环顾四周。

这间不大的办公室被林雅芬打理得井井有条,墙上贴满了学生的获奖证书和感谢信。

书桌上除了教案和作业本,还放着几张学生的生活照片。

「林老师,您对每个孩子都这么用心,我们当家长的不表示表示,心里过意不去。」

张妈妈把水果放在桌上。

「昨天张明回家跟我说,您还记得他奶奶的生日,专门买了个小蛋糕让他带回去。

这种细心,真的是其他老师比不了的。」

林雅芬摆摆手,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这都是应该的。

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还长,我们当老师的不关心他们,谁关心?」

她拉过一把椅子让张妈妈坐下。

「您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大事。」

张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就是想问问张明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

这孩子在家里总是报喜不报忧,我们做父母的也不知道他真实情况。」

林雅芬点点头,从桌上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记录表。

「张明这孩子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就是有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

您看,这是我做的观察记录。」

她指着表格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说道。

「我发现他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就开始走神,可能是饿了。

您家里是不是下午没给他加餐?」

张妈妈惊讶地看着那张记录表。

上面详细记录着张明每天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与同学的交往状态,甚至连他什么时候去厕所、在食堂吃了什么都有记录。

「林老师,您这也太细心了吧!」

张妈妈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我们当父母的都没有您观察得这么仔细。」

「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

林雅芬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比如张明,我发现他家庭条件不错,但是您和他爸爸工作都挺忙的,对他的关注可能不够。

孩子其实很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张妈妈愣了一下。

「您怎么知道我们工作忙?」

「张明写作文的时候提到过,说妈妈在银行上班,经常加班到很晚。

爸爸开公司,总是出差。」

林雅芬翻开一本作文本。

「您看,这是他上周写的《我的家》,字里行间都透着对父母陪伴的渴望。」

张妈妈接过作文本,越看越心酸。

孩子确实在作文里写道:「妈妈总是在银行里算账算到很晚,爸爸的建筑公司有好多工地要跑,他们都很辛苦。

我希望长大后能帮助他们,让他们不用这么累。」

「林老师,您说得对。」

张妈妈眼中含着泪花。

「我和他爸最近确实忙得顾不上孩子。

我在县里的农商银行做会计,最近银行在搞业务拓展,天天加班。

他爸的建筑公司刚接了个大项目,整天在工地上跑。

我们确实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

林雅芬递过一张纸巾。

「张妈妈,您别自责。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您和张爸爸努力工作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我只是希望在学校这边能够弥补一些家庭陪伴的不足。」

「可是我们也想多陪陪孩子,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不努力挣钱怎么行?」

张妈妈叹了口气。

「我们家去年刚买了新房子,贷款压力挺大的。

张明他爸说,趁着现在还能拼,多挣点钱,等孩子上大学了需要钱的地方更多。」

林雅芬表示理解地点点头。

「新房子在哪个小区?装修得怎么样?」

「就在县政府后面的金桂苑,120平的三室两厅。」

张妈妈提起新房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花了八十多万,装修又花了二十万,现在每个月要还八千多的房贷。

不过孩子终于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了,学习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那挺不错的,金桂苑是县里比较好的小区了。」

林雅芬微笑着说。

「有了好的居住环境,孩子学习也更有动力。

对了,您和张爸爸平时都怎么上下班?开车还是骑电动车?」

「我骑电动车,距离不远,十分钟就到了。」

张妈妌回答道。

「他爸开车,公司的皮卡,跑工地方便。

其实我们也想买辆家用车,但是刚买了房子,手头比较紧,打算过两年再说。」

聊了半个多小时,张妈妈起身告辞。

临走时,她握着林雅芬的手说:「林老师,真的太感谢您了。

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是张明的福气,也是我们全家的福气。」

送走张妈妈后,林雅芬回到办公桌前。

她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张明,父亲张建国,建筑公司老板,母亲李梅,县农商银行会计。

金桂苑120平新房,房贷月供8000+,手头较紧,暂未购买家用车。」

写完这些,她合上笔记本,脸上的表情平静如水。

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安静,只有墙上的时钟在嘀嗒作响。

第二章

林雅芬在县城第二中学的名声确实不一般。

每当有新生家长会的时候,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总会专门跑来向新家长推荐她。

「你们家孩子要是分到林老师的班,那就是烧高香了。」

这句话在县城的家长圈里已经成了经典语录。

林雅芬的办公室总是门庭若市。

除了正常的家长会时间,平时也有很多家长主动找她聊天。

她总是热情接待,从不表现出一丝不耐烦。

「王老师好!」

这天下午,班上学生李小雨的妈妈王彩霞敲门进来。

手里拎着一盒自家做的点心。

「哎呀,王妈妈,您又来了。」

林雅芬赶紧起身迎接。

「快请坐,快请坐。

您这孩子,每次来都带东西,我都不好意思了。」

王彩霞是县里农贸市场卖菜的,为人朴实,说话直爽。

「林老师,您对小雨这么上心,我们当家长的不表示表示,心里过意不去。」

「您太客气了。」

林雅芬接过点心盒子。

「小雨是个好孩子,聪明懂事,就是有时候信心不足。

她昨天跟我说,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如其他同学,有点自卑。」

王彩霞叹了口气。

「这孩子从小就敏感。

确实,我们家条件一般,不像其他同学家里开店的、当官的、做生意的。

我和她爸就是卖菜的,每天起早贪黑,一个月也就挣个四五千块钱。」

林雅芬点点头表示理解。

「王妈妈,您别这么说。

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您和小雨爸爸勤劳致富,这是很好的榜样。」

她停顿了一下,关切地问道:「对了,您家里现在住在哪儿?还是那个老房子吗?」

「还是老房子,在菜市场后面的那个巷子里。」

王彩霞有些不好意思。

「房子是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虽然简陋了点,但是离菜市场近,方便做生意。

小雨有时候嫌弃家里环境不好,我们也想改善改善,但是能力有限。」

「理解理解。」

林雅芬温和地说。

「不过我觉得小雨挺懂事的,她知道体谅父母的不容易。

她跟我说,特别想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让您和她爸爸过上好日子。」

提到孩子的未来,王彩霞眼中闪着光芒。

「是啊,这孩子从小就立志要考大学。

我和她爸文化不高,小学都没毕业,但是我们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

「您和小雨爸爸真是好父母。」

林雅芬由衷地说。

「对了,您家除了卖菜还有其他收入吗?比如您家里有没有别的亲戚在做生意?」

「没有,我们家就靠卖菜过日子。」

王彩霞摇摇头。

「我娘家在农村,种地的,也没什么钱。

她爸那边倒是有个哥哥在县里开了个小餐馆,生意还行,不过我们平时往来不多。」

「小餐馆?在哪条街上?」

林雅芬随口问道。

「就在县政府对面那条美食街上,叫'老李家常菜'。」

王彩霞说起这个大伯子,语气有些复杂。

「他们家确实比我们条件好一些,去年还买了辆十多万的车。

不过人各有命,我们不攀比。」

林雅芬点点头。

「是啊,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

重要的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孩子健康成长。

对了,小雨平时在家里有什么特殊爱好吗?比如喜欢什么运动或者才艺?」

「她从小就喜欢画画,画得还挺好的。」

王彩霞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我们想给她报个美术班,但是那些培训班都挺贵的,一个月要好几百块钱。

我们这个收入水平,实在是有点吃力。」

「小雨画画真的很有天赋。」

林雅芬表示赞同。

「这样吧,我帮您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比较便宜的美术培训机构。

或者我可以联系一下我的朋友,他是县里文化馆的老师,也许能给小雨一些指导。」

王彩霞感激得眼圈都红了。

「林老师,您真是太好了!

我们家小雨能遇到您这样的老师,真是太幸运了。」

又聊了一会儿,王彩霞起身告辞。

林雅芬送她到门口,还特意叮嘱:「您回去告诉小雨,让她不要有心理负担。

家庭条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上进心和努力的精神。」

「好的,好的,我一定转达。」

王彩霞连连点头。

「林老师,您真是我们遇到过最好的老师!」

送走王彩霞后,林雅芬又拿出了那个厚厚的笔记本。

她翻到新的一页,写下:「李小雨,父母在农贸市场卖菜,月收入4000-5000元,居住老房子,条件一般。

父亲兄弟在县政府对面开餐馆'老李家常菜',经济条件较好。

学生有绘画天赋,家庭经济压力大,无法承担培训费用。」

林雅芬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文件,准备下班回家。

这时候她丈夫陈志强也已经下班了。

他在县财政局上班,每天都是固定时间下班。

他们的女儿陈思雨今年刚大学毕业,在上海找了份工作。

一家三口的生活看起来平淡而幸福。

但是在这平静的表面下,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第三章

三月的春雨连续下了好几天,县城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

林雅芬正在办公室里准备第二天的课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林老师!林老师!」

王彩霞推门冲了进来,脸上还挂着泪珠,整个人显得异常激动。

「王妈妈,您这是怎么了?」

林雅芬赶紧起身扶住她。

「快坐下,慢慢说。」

王彩霞颤抖着双手从包里掏出手机。

「林老师,我被骗了!

被骗了三万多块钱!」

「什么?!」

林雅芬的脸色瞬间严肃起来。

「到底怎么回事?您详细说说。」

王彩霞哭着说:「今天上午,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是教育局的工作人员。

他说小雨在全县的统考中成绩优秀,符合贫困学生助学金申请条件,可以申请八千块钱的助学金。」

林雅芬皱了皱眉头。

「然后呢?」

「他说得特别详细,连小雨在哪个班,您是她的班主任,我们家住在菜市场后面都知道。」

王彩霞越说越激动。

「我当时就觉得很真实,因为他说的这些情况都对。」

「这些骗子真是太可恶了!」

林雅芬愤慨地说。

「然后他们是怎么骗您的钱的?」

「他说要先缴纳一笔保证金,等助学金下来后会一起返还。

我当时想着,反正最后会还给我,就按照他说的,分几次转了三万二千块钱过去。」

王彩霞说到这里,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结果转完钱后,那个人的电话就打不通了,我才意识到被骗了。」

林雅芬递过纸巾,安慰道:「王妈妈,您别着急,先把眼泪擦一擦。

现在最重要的是马上报警,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已经报警了,警察说这种案子很难破,钱基本上追不回来了。」

王彩霞绝望地摇头。

「三万多块钱啊,林老师,那是我们家大半年的收入!」

林雅芬叹了口气。

「现在这些骗子真是太猖狂了,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连咱们这种小县城都不放过。」

她停顿了一下,疑惑地说:「不过我觉得奇怪,他们怎么对您家的情况了解得这么清楚?

连小雨在我班上,您家住在菜市场后面这些细节都知道。」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

王彩霞擦了擦眼泪。

「这些情况除了学校的老师,外人怎么可能知道得这么详细?」

林雅芬陷入了沉思。

半晌,她说:「我觉得可能有几种情况。

第一,骗子可能在学校里安插了内应,或者花钱买通了什么人。

第二,也可能是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了学生的信息。

现在网络信息泄露太严重了。」

「那现在怎么办?我们家这三万块钱就这么没了?」

王彩霞急得直跺脚。

「这钱本来是我们准备给小雨交高中学费的,现在全没了!」

「您先别着急。」

林雅芬拍了拍她的肩膀。

「这样,我帮您联系一下县里的相关部门,看看能不能提供一些帮助。

另外,我也会和其他老师通气,让大家提醒学生家长提高警惕,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林老师,您真是太好了!」

王彩霞感激得又要哭。

「在这种时候,只有您还关心我们。」

林雅芬温和地说:「王妈妈,我们都是一家人,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小雨是我的学生,我有责任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家庭。」

她想了想,继续说道:「对了,您还记得那个骗子的电话号码吗?

我记录一下,说不定对警方的调查有帮助。」

王彩霞连忙翻出通话记录。

「是这个号码,我这里都有记录。」

林雅芬仔细记下了电话号码,然后说:「我会把这个号码转给我认识的一些朋友,让他们也帮忙留意。

现在网络发达,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线索。」

「那太感谢您了!」

王彩霞站起身来。

「林老师,我就不打扰您了。

这件事麻烦您多费心。」

「应该的,应该的。」

林雅芬送她到门口。

「您回去后要注意安全,如果再有类似的电话,一定不要相信,马上挂断。」

「好的,我记住了。」

王彩霞点头离去。

第四章

五月的第三个星期三,阳光明媚,县城第二中学的校园里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朝气。

学生们正在上早读课,书声朗朗。

林雅芬像往常一样,提着保温杯走进了教学楼。

但是今天注定不会是平常的一天。

当林雅芬推开办公室的门时,她愣住了。

办公室里坐着三个陌生的男人,穿着便装,表情严肃。

她的同事小张老师站在一旁,脸色苍白。

「请问您是林雅芬老师吗?」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站起身来,从兜里掏出一个证件。

「我们是县公安局的,有些事情需要您配合调查。」

林雅芬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镇静。

「什么事情?我可以配合。」

「林老师,您跟我们走一趟吧。」

另一个警察客气但坚决地说。

「有些问题需要在局里详细了解。」

「我可以问一下是什么问题吗?」

林雅芬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到了局里您就知道了。」

警察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

整个过程很安静,没有想象中的激烈反抗或者大吵大闹。

林雅芬放下保温杯,拿起自己的包,跟着警察走出了办公室。

其他老师都探出头来看热闹,窃窃私语声在走廊里此起彼伏。

「林老师这是怎么了?」

「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她平时看起来挺好的人啊。」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学校。

校长紧急召开了教师会议,要求大家不要传播谣言,等待正式通知。

但是这种要求显然起不到什么作用,老师们更加好奇了。

下午放学后,消息开始在家长群里传播。

最先发消息的是一个叫做刘敏的家长,她的儿子在林雅芬班上。

「大家听说了吗?林老师今天被警察带走了!」

群里瞬间炸了锅。

「真的假的?林老师能犯什么事?」

「我觉得不可能,林老师人那么好。」

「会不会是误会?」

「到底是什么事情啊?」

各种猜测满天飞。

有人说可能是交通事故,有人说可能是经济纠纷,还有人说可能是家庭矛盾。

但是事情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原来,就在林雅芬被捕的前几个月,县城里频繁发生着一系列令人胆寒的精准诈骗案。

但没有人把这起案件和林雅芬联系起来。

第五章

案件的调查过程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县公安局组织了专门的办案组,从各个角度入手,试图还原整个犯罪网络的真实面貌。

案件的突破口来自一个意外的线索。

三个月前,县里发生了一起精准诈骗案。

受害者是县工商局的科长李建华,被骗金额达到了七万元。

当时办案的民警张队长发现这起案件有些特殊:诈骗分子对李建华的个人信息掌握得异常详细。

不仅知道他的工作单位和职务,连他儿子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最近准备换眼镜这种小事都一清二楚。

更令人意外的是,诈骗分子甚至知道李建华家最近刚买了一辆新车,车牌号码、购买时间、贷款情况都了如指掌。

张队长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这种程度的信息掌握,绝不是通过普通渠道能够获得的。

肯定有内部人员参与其中。

最初的调查方向集中在银行、电信公司、车管所等部门。

但是经过两个月的详细排查,这些线索都被一一排除。

工作人员的通讯记录、银行流水、社会关系都没有发现异常。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

张队长在回访受害者时,李建华提到了一个细节:「那个骗子说我儿子最近学习成绩下降,可能是因为近视度数加深了。

这件事我只跟儿子的班主任林老师提过。」

这个细节引起了张队长的注意。

他开始调查县城里最近几个月发生的类似案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所有被精准诈骗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曾经是林雅芬的学生。

而且,每起诈骗案发生的时间,都在林雅芬与家长进行过深入交流之后的一到两个月内。

这绝不可能是巧合。

张队长立即申请对林雅芬进行秘密调查。

技侦部门开始监控她的通讯记录,发现了更多可疑的线索。

林雅芬的手机通话记录显示,除了与家长、同事、亲友的正常联系外,还有大量与外地陌生号码的通话。

这些号码分布在广东、福建、湖南等多个省份,通话时间大多在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

更令人意外的是,林雅芬的丈夫陈志强也有类似的异常通讯记录。

作为县财政局的工作人员,陈志强的手机里出现了大量与外地号码的联系,而且通话时间都很短,但频率很高。

技侦部门申请了监听许可,开始对这对夫妇的通话内容进行监控。

第一次监听到有用信息是在一个周三的晚上。

陈志强接到一个来自广东的电话,通话内容让监听的民警倒吸一口冷气。

「老陈,上次那批资料怎么样?客户反馈如何?」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性的声音。

「挺好的,都很满意。」

陈志强的声音很低。

「特别是那个李科长的资料,信息齐全,成功率百分之百。」

「那就好。

你老婆那边还有新货吗?最近客户需求量比较大。」

「有的,她刚整理了一批新的。

都是A级客户,家底摸得很清楚。」

「价格还是老规矩?」

「A级资料五千一份,B级三千,C级一千五。

量大可以打折。」

听到这里,监听的民警已经基本确定了这对夫妇的犯罪事实。

但是为了获得更充分的证据,调查还在继续。

又过了一个星期,警方监听到了另一通关键电话。

这次是林雅芬主动拨打的。

「喂,小王吗?我是林老师。」

林雅芬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兴奋。

「我这里有个特别好的目标,你们要不要考虑?」

「什么情况?」

「县里建设局的副局长,女儿在我班上。

家里刚拆迁分了三套房子,现金流很充足。

而且他老婆比较单纯,容易上当。」

「听起来不错。

资料齐全吗?」

「当然齐全。

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工作单位、家庭成员情况,我这里都有详细记录。

甚至连他们家狗的名字我都知道。」

「那就这个了。

按老规矩,成功后分你三成。」

「好的,我明天就把资料发给你。」

这通电话被录了音,成为后来起诉林雅芬的关键证据。

与此同时,警方还在调查这对夫妇的资金流向。

银行流水显示,他们在过去三年里收到了大量来历不明的转账,总金额超过一百万元。

这些钱都被存在一个专门的账户里,户名是陈志强的母亲,但实际控制人是陈志强夫妇。

调查还发现,这对夫妇与多个诈骗团伙都有联系。

他们不仅提供信息,还参与制定具体的诈骗方案。

林雅芬甚至会根据不同家庭的特点,为诈骗团伙量身定制诈骗剧本。

比如,对于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她会建议冒充教育部门进行诈骗;对于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她会推荐医疗诈骗的方式;对于收入较高的公务员家庭,她会建议使用投资理财诈骗。

更令人愤怒的是,林雅芬还会提供最佳的诈骗时机。

比如某个家长刚刚升职、家里刚拆迁、孩子刚考上重点学校等等。

她甚至会主动创造诈骗机会,比如故意透露某个学生成绩优秀,可以申请奖学金之类的信息。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个犯罪网络的规模远比想象中更大。

林雅芬不仅是信息提供者,更是整个网络的核心组织者之一。

她利用自己教师的身份和在当地的良好声誉,为整个犯罪团伙提供了完美的掩护。

而陈志强作为财政局的工作人员,不仅负责联系客户和收取费用,还利用职务便利获取了大量政府部门的内部信息,让诈骗活动更加逼真可信。

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让办案民警感到震惊。

这对在外人看来普通善良的夫妇,竟然组织了一个如此庞大而精密的犯罪网络。

他们的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而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县城里一个普通中学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