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王莽改28种货币?百姓分不清,闹笑话

始建国二年的长安城集市上,张婆婆攥着刚卖鸡蛋换来的三枚 “小泉直一”,想再换块粗布给孙儿做冬衣。可布店老板瞅了瞅她手里的

始建国二年的长安城集市上,张婆婆攥着刚卖鸡蛋换来的三枚 “小泉直一”,想再换块粗布给孙儿做冬衣。可布店老板瞅了瞅她手里的钱,皱着眉摆手:“您这钱昨天还能当 1 文用,今早新令下来,得凑够 10 枚才能抵 1 枚‘幺泉一十’—— 再说您这钱上的字歪歪扭扭,我也不敢确定是不是官铸的,收了万一官府不认咋办?” 张婆婆急得直跺脚:“这才半个月,都换第三回规矩了,我这老婆子哪记这么多啊!”

这可不是长安集市独有的热闹,自打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折腾货币改革后,全国老百姓都陷入了 “认钱难” 的困境 —— 他前前后后推出的货币,加起来足有 28 种,别说普通百姓,就连不少商人都得揣着本 “货币换算表” 做生意,稍不留意就赔本。

1. 28 种货币咋来的?王莽想复刻 “周朝理想”

要聊这 28 种货币,得先说说王莽为啥非要改货币。汉朝原本用的是 “五铢钱”,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用,用了一百多年,老百姓早都习惯了,市场也稳定。可王莽总觉得汉朝的制度不如周朝 “正统”,一门心思想复刻周朝的 “理想社会”,货币制度也得学周朝的 “子母相权”—— 简单说就是大币小币搭配着用,能互相换算。

可他这一学就跑偏了,《汉书・食货志》里明明白白写着,王莽先是改铸 “大钱五十”,就是比五铢钱大一圈,上面刻着 “大钱五十”,规定 1 枚能抵 50 枚五铢钱。可这大钱才重 12 铢,五铢钱重 5 铢,50 枚五铢钱重 250 铢,1 枚大钱才抵 50 枚,明摆着重量和价值不匹配,老百姓不傻,私下里还是偷偷用五铢钱。

王莽见没人用他的新钱,不光没改,反而觉得是货币种类不够 “周全”,干脆一口气搞出了六大类货币,加起来 28 种!咱们掰着手指头数数:金货有 1 种,银货分 2 种,龟货分 4 种,贝货分 5 种,钱货分 6 种,布货分 6 种 —— 光听这分类就头大,更别说每种货币的样子、重量、价值还都不一样。

比如贝货里,最小的 “贝贝” 得 10 枚才抵 1 文,最大的 “大贝” 1 枚能抵 216 文;布货里有 “小布一百”“幺布二百” 一直到 “大布黄千”,光名字里的数字就从 100 涨到 1000。当时老百姓哪有这脑子记?有商贩干脆在摊子前贴了张纸,上面画着各种货币的样子,写着 “1 枚大贝 = 2 枚壮贝 = 5 枚幺贝”,可刚贴了两天,官府又出新令,调整了几种贝货的兑换比例,那张纸直接成了废纸。

2. 百姓的 “货币笑话”:买根葱要算半天,还怕收到假钱

货币种类多还不算,换算起来更是让人崩溃,当时长安城里闹的笑话能装一箩筐。有个卖肉的王屠户,某天来了个客人买两斤猪肉,按市价该付 50 文。客人掏出 1 枚 “大钱五十”,王屠户刚要接,旁边看热闹的人喊:“屠户,昨天新令说了,大钱五十得和小泉直一搭配着用,单花大钱不算数!” 客人又掏出 50 枚小泉直一,王屠户数了半天,手都酸了,结果发现有几枚钱的边缘不整齐,又犯嘀咕:“这钱是不是私铸的啊?官府说私铸的钱用了要坐牢!” 最后两人折腾了快一个时辰,猪肉都快凉了,买卖还没做成。

更有意思的是城郊的农户,他们平时拿粮食换盐、换农具,哪见过这么多花样的货币。有个李老汉拿了一袋子小米去换盐,盐铺老板说:“您这小米值 200 文,得用 2 枚‘幺布二百’,或者 200 枚小泉直一。” 李老汉懵了:“啥是幺布二百?我只有上次卖鸡换来的几枚‘货布’,能当钱用不?” 老板叹了口气:“货布是之前发的,现在新令里没提,我收了万一官府不认,我这不白亏了?” 最后李老汉只能扛着小米回去,盐没换成,还白跑了十几里路。

还有更糟的,因为货币种类太多,造假的人也钻了空子。当时有一种 “龟货”,是用乌龟壳做的,规定大龟甲 1 枚抵 2160 文,小龟甲抵 300 文。可乌龟壳这东西,普通人哪分得清是不是官府指定的 “正品”?有不少人用普通乌龟壳刻上字当龟货用,结果收的人不知情,最后被官府查到,不光钱被没收,还被当成 “盗铸货币” 的人抓起来,真是比窦娥还冤。

3. 改币为啥失败?从历史里看 “货币该有的样子”

其实王莽搞货币改革,初衷可能是想整顿当时的经济,可他犯了个致命错误: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货币最核心的作用是方便交易,可他一下子弄出 28 种,还老改兑换规则,老百姓记不住、用不惯,市场自然就乱了。《汉书》里说当时 “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意思就是老百姓都被搞糊涂了,新货币根本用不起来,最后大家还是偷偷用汉朝的五铢钱,王莽的改革等于白忙活。

这事儿放到现在看,就更明白为啥咱们现在的货币这么 “简单” 了。咱们现在用的人民币,只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形式,面额也就 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几种,不管是买早点还是买家电,一看面额就知道咋用,也不用换算来换算去。而且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样子、材质都有统一标准,没人能随便造假,更不会出现 “今天能用明天不能用” 的情况 —— 这就是从历史里吸取的教训:货币制度越简洁、越稳定,越能帮老百姓省心,经济也才能好好发展。

王莽的 28 种货币,最后成了历史上的一个笑话,但也给后人提了个醒:不管搞啥改革,都得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想,要是老百姓觉得麻烦、用着不方便,那改革再 “有理想”,也很难成功。

要是穿越到王莽时期,你拿着一堆五花八门的货币去买东西,会先犯愁怎么换算,还是先担心手里的钱是不是 “正品”?你觉得王莽要是只改个一两种货币,这改革会不会不一样?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想知道更多古代老百姓的生活趣事,关注我,下次咱们再说说汉朝人没了五铢钱,还能靠啥 “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