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家孩子又发烧了,扁桃体红红的,是不是又感冒了?"
仔细检查后发现,这孩子不是普通感冒,而是EB病毒感染。
因反复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被家长按普通感冒治疗了两周,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被确诊为EB病毒感染。
认识“伪装大师”——EB病毒的真面目EB病毒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人类疱疹病毒4型。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超过90%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它。它之所以被称为“亲吻病”,是因为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唾液交换。因此,成人(包括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亲吻孩子、用嘴试食物温度、共用餐具时,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将病毒传给宝宝。
但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对于免疫功能健全的成年人,EB病毒通常只是一场“安静的邂逅”,可能毫无症状,或仅引起类似感冒的轻微不适。然而,当它初次感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的儿童时,就可能上演一场“全武行”,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
它之所以是“伪装大师”,因为它发病初期的表现——发烧、喉咙痛、没精神——和普通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甚至流感,几乎一模一样。这正是许多家长早期自行用药、延误判断的原因。

EB病毒主要通过口-口传播,而儿童的社交方式恰恰给了它可乘之机:
1. 玩耍时共用玩具、餐具
2. 与同伴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
3. 共同使用水杯、牙刷
4. 亲吻孩子脸颊、口对口喂食
更令人担忧的是,EB病毒潜伏在人体内,一旦免疫系统"松懈",就可能"卷土重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被感染。
"三联征":EB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EB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被称为"三联征",包括:
1. 发热:通常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数天至数周
2. 咽峡炎:咽部充血、扁桃体渗出或伪膜形成,易被误认为是化脓性扁桃体炎
3. 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以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直径多>1cm
除了"三联征",孩子还可能出现:
1. 眼睑浮肿
2. 肝脾肿大
3. 皮疹(如荨麻疹、斑丘疹、红斑等)
4. 疲乏、食欲不振
很多家长会误以为是普通感冒,自行用药,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EB病毒感染看似只是"感冒",但它的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1. 脾肿大与脾破裂风险
EB病毒感染后,约50%的患儿会出现脾肿大,这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脾脏肿大后,剧烈运动或腹部受到撞击,可能导致脾破裂,危及生命。
2. 严重并发症
上气道梗阻:呼吸道严重肿胀,导致呼吸困难
脑炎、脑膜炎:神经系统并发症
心肌炎:心脏功能受损
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系统问题
3. 长期影响
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虽然儿童期感染EB病毒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会得这些病,但长期潜伏的病毒确实增加了患病风险。

EB病毒虽然常见,但预防并不难:
1. 避免亲密接触
不要亲吻孩子嘴巴,尤其是陌生人
避免口对口喂食
不要共用餐具、水杯、牙刷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
定期清洁玩具
3. 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注意观察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及时就医
不要自行用药,避免延误病情

如果孩子确诊为EB病毒感染,家长不必过度恐慌,但需要科学应对:
1. 休息最重要
急性期让孩子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特别要避免体育活动,防止脾破裂
2. 对症治疗
发热时使用退烧药
咽痛时用温盐水漱口
保持充足水分
3. 避免误区
不要使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不要使用阿司匹林退热,以免诱发脾破裂
4. 定期复查
按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特别注意脾脏大小变化
EB病毒不是"不治之症",但它确实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隐形威胁"。每一次"亲吻"、每一次共用餐具,都可能成为病毒入侵的机会。
家长们提高警惕,了解EB病毒,知道如何预防和应对。不要等到孩子出现严重症状才想起就医。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从今天开始,避免亲吻孩子嘴巴,不共用餐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孩子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