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奇王墉小传
世间有奇人,名曰王墉。我与他相识近十载,每每思之,总觉造化生奇,将诸多妙处,独独汇于他一身。略一盘点,竟有五“奇”可表。
一奇在名。
书坛有位泰山北斗般的大家,名唤王镛。我这位兄台,恰与之同音。这便好似江湖上新秀遇上了成名已久的老侠客,大家为了区分,便不自觉地在他名前加了个“小”字,唤作“小王墉”。这称呼里,有三分亲切,更有七分对他才情的认可。名奇,是他行走江湖的第一道标签。
二奇在言。
王墉兄平日是位静默的主儿,但你可千万别被他这表象骗了。他乃典型的“人狠话不多”,不鸣则已,一鸣必是满堂彩。其言谈属冷幽默一脉,面无表情,却字字戳在笑筋上。我曾亲见,他端详一位眼睛奇大的朋友良久,而后一本正经地赠其雅号:“高大眼珠子”。此号一出,在场众人无不绝倒。其言奇若此,堪称书坛“冷面段子手”。
三奇在字。
此乃他“奇”之根本。他的书法,取法高古,深扎于汉魏的碑刻摩崖、造像题记之中,将民间书风的生拙之趣,化为了自己笔下的清奇筋骨。结字常出入意料,章法安排又新颖别致,全然不落俗套。更绝的是,他竟能左右开弓,左手挥洒之作,与右手相比毫不逊色,反倒平添了几分天真烂漫的意趣。我曾观他临摹日本良宽和尚的字,笔下空灵洒脱,既见古法,更见真性情。于他而言,写字非苦役,而是酣畅淋漓的笔墨游戏,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无怪乎能成为青年书手独一面的旗帜。
四奇在貌。
王墉兄的相貌,颇有古意。一头齐肩“秀发”,垂顺得像是做过“离子烫”,额角饱满隆起,眼窝深邃,组合起来,竟带几分上古“元谋人”的雄浑气韵。我曾寻思他这面相,定是私下里临摹了太多史前刻符,不知不觉“逆进化”了,要与古人神交。貌奇至此,令人过目难忘。
五奇在教。
若你以为他只会自己舞文弄墨,那便小瞧他了。王墉兄于书法教学一道,在业界可谓赫赫有名。昔日他曾组建“魔鬼训练营”,以其独门秘法,将一众学子淬炼成“国手”,频登国展龙虎榜。如今,他更是在多家高校的书法学院传道授业,真个是桃李满天下。其教学方法,仿佛手握通关秘籍,学生若能得其真传,作品入展便如探囊取物一般。教奇,是他“志于道”的最佳明证。
王墉兄就是这样一位妙人:他悠游于笔墨艺术之乐,又致力于书道传承之志。如此集五奇于一身者,谁能与之相处而不心生欢喜呢?
天翼
乙巳霜降前一日 码于雍府

王墉(王鄘)
王墉(王鄘),1971年生于河北正定。别署虚舟、无之、老墉、介道人、淘古、大缶、淘古斋、专室、允庐、复婴堂、无之堂等。师从尹沫、王友谊、曾翔、胡抗美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正定中学书法教育特聘专家,沧州师范学院书法学院特聘教授。第二屆“国学修养与书法”青年高研班成员,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12届高研班成员,上元雅集“友谊奖”艺委会成员。《青少年书法报》编委,湖南省褚遂良书法院研究员,呼和浩特市美术馆(书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兼研究员,齐白石纪念馆特聘书画家。
王墉(王鄘)书法作品欣赏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