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支鹤骨笛+17个神秘符号:淮河边的部落如何提前敲响中华文明门铃

1986 年春天,河南贾湖遗址。考古探方里,有人捧出一把沾满泥土的骨管。这骨管是鹤骨做的。谁也没想到,九千年后,它还能吹

1986 年春天,河南贾湖遗址。考古探方里,有人捧出一把沾满泥土的骨管。这骨管是鹤骨做的。谁也没想到,九千年后,它还能吹出小白菜的旋律。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同一批出土的龟甲上,刻着17个符号。这些符号看着神秘,结构竟和五千年后的甲骨文很像。淮河边的这个古老聚落,一下把中华文明的源头往前推了一大截。

星斗坠落

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界有个铁律。大家都认为,中华文明是黄河的独生子。民国教科书这么写,仰韶文化地位也最高。黄河流域,就是华夏文明唯一源头。1921年,仰韶遗址被发现。那里彩陶精美,村落密集,好像更证明了 “中原中心论” 没错。

但后来,考古手铲挖到了别的地方。这幅老画面,被彻底改变了。辽西牛河梁,挖出红山文化祭坛。5500年前的龙形玉器,闪着神权的光。杭州良渚古城,水坝又大又长。玉琮王上,神人兽面纹刻得特别精细。四川广汉三星堆,黄金面具背后,是古蜀人的宇宙观 。

星汉灿烂

苏秉琦先生提出满天星斗说。这个理论,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文明起源的谜团。新石器时代,华夏大地上,亮起六大文化系统。

长江流域有两个重要文化。下游良渚靠种稻发展出神权王国。玉器上的神徽,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游石家河,留下许多陶塑人偶,记录着巫觋祭祀。那里的城垣,像巨龙一样蜿蜒。

北方文化充满野性。红山文化的女神庙,孕育出龙的雏形。玉猪龙的形象,仿佛在草原奔腾。龙山黑陶的蛋壳陶杯,薄得像蝉翼。山东龙山文化里,还出现了青铜冶铸的苗头。

西南文化很特别。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好像在凝视宇宙。青铜神树,连接着天地人神。那里的璋、璧礼器,虽然有中原的样子,却刻着独特的神树纹饰,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

还有 9000 年前的贾湖。贾湖先民驯化野猪酿造果酒。炭化稻米说明,南北农业在这里交汇。那里的男性,平均身高 1.72 米,最高的有 1.9 米,简直是 “史前巨人部落”。贾湖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号,是东亚文明最早的音乐和文字萌芽。

花瓣绽放

满天星斗不是一成不变的。接着严文明先生提出重瓣花朵模型。他认为,中原就像花心,吸收各地文化养分。考古发现能证明这一点。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长江流域的玉琮、黄淮的彩陶、草原的铜铃。不同地方的东西,在这儿撞在一起。

二里头的青铜爵也有故事。它的样子融合了山东、江汉的元素,成了夏王朝礼制的核心。还有更惊人的。公元前 2000 年,气候突然变冷。这一变化,改变了很多文明的命运。良渚靠种稻生活,洪水一来,文明没了。辽西农业,也被干冷天气毁掉。

但中原不一样。中原人吃五谷套餐,有粟、黍、麦、稻、豆。这些粮食,帮中原社会挺过了危机。各地文化像花瓣围着花心,有竞争,也有合作。有了核心,文化不散;有了多元,文化不僵。这就是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的原因。

各位朋友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