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流域水体的关键节点,传统人工巡检难以满足实时监管需求,入河排污口远程监控系统由此应用,其以流量与水质双维度监测为核心,通过前端设备采集数据、后端平台分析,实现排污行为全天候监管,为污染溯源与环境决策提供支撑。
一、核心监测模块:流量监测
技术人员指出,流量数据是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关键,系统采用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完成监测。该设备基于多普勒效应,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频谱分析算法,无旋桨、轴承等转动部件,测量点位于设备前方,不会破坏水流流场,即便在含泥沙、漂浮杂物的水体中,仍能保持稳定灵敏度。
参数方面,流速测量范围覆盖 0.02-5m/s(可扩至 10m/s),精度达 ±1%±0.01m/s,分辨率 1mm/s;水位测量 0-10m(可扩展),精度 ±1cm,分辨率 1mm;采用速度面积法计算流量,工作人员可按排污口断面形态设定水位 - 流量关系,还支持正反流速判断。安装时,运维人员将设备固定于渠道或管道顺直段(长度需为水力半径 5-10 倍,无过流阻挡物),易淤积区域会用支架抬高设备,预留淤积高度,仅需 4 颗不锈钢螺丝即可固定。

二、核心监测模块: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依赖在线多参数水质传感器,环境监测人员可根据需求选配溶解氧、pH、ORP、电导率、氨氮、浊度、COD 等传感器,最多同步测量 5 个参数(含温度),适配多场景监测。设备配备自动清洁装置,运维人员可设定清洗间隔与圈数,去除传感器表面微生物与杂质,降低维护成本;前端保护罩带槽孔,能阻挡大颗粒杂物且不影响测量,传感器采用快速插拔防水接头,拆装便捷。
关键参数上,pH 0-14(精度 ±0.1,分辨率 0.01)、溶解氧 0-20mg/L(精度 2% FS,分辨率 0.01mg/L)、COD 0-100mg/L(精度 ±5% FS,分辨率 0.1mg/L)、温度 0-50℃(精度 ±0.5℃,分辨率 0.1℃)。安装采用浸入式固定,线缆需穿保护管,传感器与设备主体连接需牢靠、防水 O 型圈紧密;使用中保持线缆松弛,定期检查传感器脏污与清洁刷状态,维护时需取出设备校准或清理。

三、数据传输与运维管理
前端设备均支持 RS485 Modbus 协议,可直接对接遥测终端机、PLC 等,将瞬时流速、累计流量、各水质参数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至后端平台。监测人员可通过上位机查看实时数据、调取历史数据,参数超阈值时平台会弹窗或短信预警,提升监管响应速度,系统还能与现有水文、监管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
运维中,流量设备需定期检查安装牢固性,汛期重点排查淤积、清理探头杂物;水质传感器需按周期完成两点校准,检查防水密封性;数据传输环节定期测试通信稳定性,排查线缆破损与信号干扰,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四、系统价值与展望
该系统通过流量、水质协同监测,实现排污监管精准化,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监管科学性。未来结合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可进一步强化数据分析与预测功能,为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