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31日,陈毅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毛主席,毛主席笑着和他握手,随后挽起陈毅的胳膊走进休息室,询问他最近怎么样。

陈毅说:“主席,我有错误,历史上我反对过您两次。”毛主席摆摆手说道:“你就是第三次反对我,我也同你合作!我保你!”
陈毅在外交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968年10月9日接见日本客人为止。10月,陈毅在北京出席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后,在加强战备、疏散城市人口的名义之下,前往铁道部北京南口机械修配厂蹲点,他的外交生涯就此结束。
两年后,陈毅在妻子张茜的陪同下返回北京,经中央批准住在解放军总医院治病。12月25日,陈毅提醒,次日就是毛主席的生日了,他要和家人一块庆祝,吃一碗寿面,故而,当天离开301医院回到家里。

没过多久,陈毅便从中南海旧居迁出,这些年来,陈毅一直住在中南海,迁居时,陈毅和张茜在中南海宅院中手植的松柏已经八年了。
1971年1月16日,陈毅进行了肠癌切除手术。5月1日,他出席了首都人民举行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晚会,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焰火。之后,参加中央工作会议。8月,他在女儿姗姗的陪同下前往北戴河疗养。9月8日,陈毅离开北戴河回京住院医疗。
1971年11月初,陈毅开始呕吐,之后,他的病情急剧恶化。没几天的功夫,他已经“完全不能进食”。因为情况危急,转而送去北京日坛医院进行胃肠吻合手术,希望借此解决进食问题。陈毅用自己惊人的毅力忍受第二次手术带来的剧烈痛苦。

次年,1月2日下午,李先念专程去探望陈毅。陈毅费劲力气睁开眼睛,同他道谢,当晚,周总理接到医生的报告,陈毅的神智极其清醒,大有回光返照的嫌疑。周总理立刻从人民大会堂赶去陈毅的身边。
1月3日,陈毅又一次昏迷,1月4日,叶剑英才刚刚离开,陈毅便醒了,开口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叶帅有没有来,随后又昏迷了。医生立刻展开抢救,许久,陈毅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他睁开眼睛后,发现妻子和四个孩子都围在自己的身边。
女儿姗姗更是紧紧地握着爸爸的手,将耳朵贴在他的嘴边,听到他说:“......一直向前......战胜敌人......”这是陈毅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

陈毅病重时,一直在和孩子们强调,要见一见叶剑英。
最后的时间里,丛军一直陪伴在父亲的身边,后来,叶帅给她打电话,不管陈毅说了什么话,都要记录下来,和他报告。后来,丛军告诉叶帅,父亲今天问他了。
1月6日,叶剑英闻讯匆忙赶来,他颤抖着手从自己的口袋里面掏出了一张纸,上面抄着的正是毛主席为“二月逆流”平反的话,他知道陈毅在等什么。然后交给姗姗,让她给陈毅念一念。
姗姗在父亲耳边提醒,爸爸如果你听得到,就闭一闭眼睛。陈毅立刻闭上眼睛。随后,叶剑英和张茜同时让姗姗念第二遍,此时,陈毅的眼睛还睁着,却已经再没有反应。在他临终时,他终于等到了想要的答案,没有留下毕生的遗憾。1972年1月6日23时55分,陈毅逝世。

得知陈毅逝世的噩耗,刘伯承悲痛欲绝,此时的刘伯承已经双目失明,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着,但是,他仍旧赶去医院,人未到哭声先传进病房里。刘伯承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他只能用手摸索着老战友的面容,他不停地说:陈老总,他刘瞎子离不开陈老总这根“拐杖”。在场的人听后失声痛哭。
1月8日,毛主席签发中央送审的关于陈毅追悼会文件时,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
这份报告里关于追悼会的规格安排是按照军队的元老一级安排的。毛主席和其他政治局委员不参加。看过报告后,毛主席将悼词里面的“有功无过”四个字划掉,随后签发。

1月10日午饭后,按照以往的习惯,毛主席都会睡一会儿,可是,这天他辗转反侧都毫无睡意,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劝说他休息一会儿,然而,毛主席却表现得很烦躁。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询问,现在是什么时间?在得知是一点半时,毛主席提出让工作人员调车,他要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对于毛主席的这一决定,很多人都被打的措手不及,不过,还是抓紧时间调汽车,同时将毛主席的临时决定通知到汪东兴等领导同志。

此时,毛主席身上还穿着睡衣,下身搭着一条薄毛裤,工作人员原本打算重新给毛主席换一件衣服,他摆摆手,不需要换了,他在睡袍外面套一件衣服就可以了。
毛主席乘坐五十年代苏联政府送给他的那辆吉斯牌轿车,沿着长安街径直向西驶去。
毛主席下汽车后,没有看见陈毅的遗孀张茜,以及他的子女们。
在警卫人员的指点下,毛主席来到大厅,曾几何时,张茜漂亮高雅,可是,出现在毛主席面前的却是一个面容憔悴,齐耳短发已经发白的女人,和过去相比,可谓是判若两人。

在追悼会看到毛主席的那刻,张茜心情特别激动。
谈话快结束时,张茜关切地同毛主席说,他坐一下就回去吧。
毛主席摇摇头,不,他也要参加追悼会,给他拿一个黑纱。于是,他们给毛主席的大衣袖子上戴了一块宽黑纱。
追悼会开始后,周总理站在陈毅遗像前致悼词,毛主席站在队伍的前面,他那高大的身躯略微前倾,静静听着。

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再次和张茜握手,两人就此告别,张茜还有老同志们将毛主席送到汽车前。
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参加他的战友的追悼会,此后,毛主席的身体也来越差,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