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题:「医生,我的孩子两足岁了,都还不会讲话,怎么办﹖」「都已经三岁了,还只会叫爸爸、妈妈」「我的孩子都听得懂,就是不开口讲话」这些都是在语言治疗门诊里,常听到小朋友爸妈焦急的询问。
到底儿童要几岁开口说话﹖三岁的小孩该会使用多少的语言,才算正常﹖是什么原因造成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如果孩子真的语言迟缓,家长又该如何教育呢﹖

语言发展迟缓的总要界标
每个孩子语言发展的速度略有不同,虽然如此,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参考界标,来订定是否有可能语言发展迟缓:
(一)至两岁仍无任何语汇出现。
(二)至三岁仍无任何句子出现。
(三)三岁以后说话模糊不清难以理解。
(四)五岁以后,句子仍常有错误。
(五)越长大越不说话。遇到这些状况时,最好早日寻找专家协助诊断和订定教育计划。
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
原因相当的复杂,主要有下列几项:
(一)听觉障碍。
(二)神经或大脑伤害。
(三)情绪障碍,如自闭症儿童。
(四)环境剥夺,如父母无暇与幼儿互动或过分溺爱,没有让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达需求的机会。
(五)智能不足所表现的语言发展迟缓。

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加强教育的方法可以有下列几个方向:
(一)建立听觉学习:鼓励幼儿注意声音刺激,尤其是听能损伤的幼儿。
(二)发展语言能力(理解认知):认知理解能力永远早于语言表达,因此利用每一时机多跟小朋友「说」「说」事物,并可自然的改变姿势与幼儿面对面互动,但不要勉强孩子站在你面前听你说话,因为这对他来说是无趣而且难以控制的事。
(三)鼓励发声:当幼儿有能力模仿发声时,要求他必须适当的模仿出声,才满足他的需求,使其了解语言工具对他意愿满足的重要性。
(四)模仿动作与发音:最有效的是「玩」声音,例如:玩火车游戏,一边摆动双手,一边发出鸣……
(五)口腔动作:这是针对一些在生理上有特殊障碍的小朋友,分别对其呼吸(如:练习吹气)、唇(如闭唇亲亲)、舌(上下左右外内动)、下颚(大口咀嚼饼干)等做动作练习,以加强说话所需的口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