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仙术尔何知,动静役阳阴,探析隋唐时期的神仙术

引言隋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其政治、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神仙术的内容较之前代,既有两
引言

隋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其政治、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神仙术的内容较之前代,既有两汉魏晋时期流行的修仙、炼丹、服食等文化,也吸收了许多域外新文化,如瑜伽、佛教观想、密宗的契印、天竺导引术等。随着医术医经的发展,隋唐时期的服气、服饵、导引之术也在士民之间颇为流行。笔者认为,神仙术与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互有影响。

一、隋唐仙术,概念辨析

神仙术是方技之下的概念,源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的说法。在《方技略》中,《汉书》将方术方技按联系天道与关乎性命的实际操作环境,区分出了术数与方技,方技泛指具有“生生”性质的方法技巧,而神仙术作为一种“保性命之真”的技巧,与“生生”是有很大关系的。

隋唐时期的神仙术,在官史中并非完全用了“神仙术”三字,而是包括了可以相互圆融的同类别方术方技。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文化,我们仅从当时的历史中去看,它的概念划分会有许多含糊不清的地方。但当把它放到中国方技历史的坐标中去看,隋唐时期的神仙术,仍然讨论的是有关于人的、以先天性命为方法或者为目的的一种方技。

在唐代司马承祯整理的《天隐子》中开篇就说:“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先……人之身,大率不远乎神仙之道。”

这一时期所有与性命有关的方技,如服食、导引、炼丹、房中术等,都能纳入到神仙术的范畴中,这些内容是能够相互圆融的。而之所以能纳入,笔者将从官史定义、民间流俗、先天命运观来分析。

首先,官史定义。神仙术作为方术的一种,在官修史书中的定义,最早是由《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的。《汉书》中将与人之性命有关的方技称为神仙术。

这种全性保真的方术,与医术是不同的。医术的重点是在于治后天之病患,而神仙术则重点是在于养先天之性命。那么对应的神仙术,其目的是改造先天之性命以达到修仙或者长生目的方法。

其次,民间流俗。神仙术作为一种带有明显神秘主义色彩的方术方技,在民俗上有许多表现。在民间,往往把这些有驱鬼治病、占卜祸福的人叫作“神仙”,把他们的手段称作“神仙术”。这种神仙与神仙术的说法往往与中华文化原生的鬼神文化有联系。

同时,隋唐民间还有对先天命运的朴素认识。一方面人们大多向往良好的命运,另一方面又对命运无常感到无奈甚至惧怕。神仙术在这个过程中,就是用一些术法来逃避或者改变这种先天命运的方术方技。这些方术方技又往往和两汉三国时期流行的谶纬学说大有联系,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谶纬反作用于上层社会。

汉唐多次发生的巫蛊之祸,史书多次记载的君王天生异象,也是神仙术对先天性命的一种别样的体现。这些有关于命运的神话传说,在隋唐历史进程中,也逐渐与道教神仙故事、佛教故事糅合到一处,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神仙体系和民间习俗,也形成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方技。

隋唐时期开放的文化态度,给了神仙术极大的舞台。因此,在与之对应的上层社会与民间文化中,神仙术在隋唐时期有着丰富的历史呈现。

二、隋唐上层,仙术沉浮

隋末唐初是中国在中古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在此过程中,为了获取在新朝上的话语权,儒、释、道三家都在积极地为新王朝提供理论依据。各方为了抢占先机,对神仙术中的一些方法都进行了灵活运用。

隋唐时期对神仙术的态度较前代宽容得多。如隋文帝杨坚,在正史记载中生于佛寺,为尼姑所抚养长大,其故事有类于神仙。他不但不避讳这一点,反而在其成为皇帝后多次表现出对佛教的感情,有意无意间扩大这个故事的流传,史载“高祖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不过隋文帝实际上对道教也并非敌视的态度,而是加以笼络。

北周摄政时,他曾两次下令兴复佛道,一反之前北周武帝的灭佛之举。这些举措也带来了相应的政治价值:当时许多道士都转投隋文帝身边,为隋代周积极谋划和宣传,甚至有人直接用神仙术作为伪装手段“告隋文受命之符”。

其后的隋炀帝杨广,也对持有神仙术的佛道之士们颇为宠信。在杨广还是晋王时,就已经有意识地笼络佛道之士。南朝佛道两教均十分兴盛,杨广在坐镇淮扬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对佛道之士招揽不辍。

有高僧记其情景场面“释李两部各尽搜扬,以藏名解着功,如入慧日,礼事丰华,优赏伦异”。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也大肆修建佛寺,其中有名的有西禅定寺、隆圣寺、弘善寺、慧日道场、清禅寺、日严寺、香台寺等,还将一些宫殿改为寺庙,并在皇室陵墓附近也修建了佛寺。在大业年间的洛阳无遮大会中,还度化了上百人为僧尼。

在继承了其父佛教政策的基础上,隋炀帝杨广对佛道皆有所包容,既笃信佛教,又利用和扶持道教。隋炀帝在位期间,于长安修建了数座道观。并在大业七年又再次召见了王知远,以帝王之尊,“亲执弟子之礼”,敕命于都城建玉清坛以处之。在延续了隋文帝对佛教原有尊崇的基础上,隋炀帝对道教及其中的神仙术十分感兴趣,四处搜罗能为其所用的道士。

在其即位之后,“召天下道术人,置坊以居之”,让身具道家神仙术之人能在京都长留。

隋代两位皇帝对佛道的重视,促进了神仙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同时,佛道之士也利用神仙术染指当时的上层政治。如在两汉魏晋流行的谶纬之说,虽然为隋唐时期的儒士们所排斥,但道教兴起以后,吸收了其中的阴阳图谶,结合一些神仙术手段,转化为自己的政治工具。

三、隋唐仙术,影响民间

比之上层政治间的神秘隐晦,隋唐时期文化生活中的神仙术则落落大方得多。虽然儒、释、道在上层政治中争斗不休,但在其他文化生活中却是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在宗教信仰上,佛、道均在隋唐有了更高一层的发展。除了寺、观数量增多,佛、道经典也有新的注释刊印,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流派。

除佛道外,外来的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祅教等,虽然影响有限,但均在中国建有庙坛,自由地宣扬教义。除了这些成系统的宗教之外,还有民间朴素的鬼神信仰也有了新的变化,产生了许多神仙传说、传奇故事。

其一,神仙存想对隋唐文学文化有重大影响。中国自古就有许多志怪传说,对鬼神有各种各样的想象。无论是《搜神记》这样的志怪文学作品,还是《山海经》这样的地理书籍,其中记载的仙山仙境,一直是中国人寻仙访药之处。

在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得到广泛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成本,原本记载在竹简内的知识可以更方便地为人了解。同时,文学艺术的创作也更加的方便,隋唐时期大量的文人、画家、舞者创作的作品中都有涉及神仙故事的内容。

比之秦汉,隋唐时期的神仙人物慢慢成了体系,被道教或者佛教所吸收。如先秦时期的老子,到了隋唐时期就成了老君、太上老君,庄子成了南华真人,释迦摩尼成了如来佛,汉代的方士钟离权等人演变为神仙,还有原来民间传说中的山精鬼怪,也慢慢地有了称号、名字。此时中国的神仙体系无疑是多元的,所以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也是多元的。

如作为道士的吴筠,“词理宏通,文采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惟筠乎”。

其诗多为对天庭和神仙的描述,把自己在存思过程中的神仙形象用诗表达出来。所以正史会说他能与李白比放荡、与杜甫比壮丽,兼两者而有之。首是典型的带有神仙存思术的作品,他在其中神游天外,充满想象力。唐代的文人其实在很多诗中会涉及到神仙术或者神仙故事。可见神仙术作为一种文化是十分流行的,正是“儒生也爱长生术”。

李白在这些文人士子群体中,是属于比较信仰道教神仙的一类,在其诗中,我们也能充分感受到他“仙风道骨”的一面。传说中的神仙虚无缥缈,但李白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仙”。

与李白钦慕道家神仙不同的是,韩愈对服食成仙的理论持否定态度。不过他还是与这些修仙之士保持交流,也常劝他们不要“迷惑溺没于老佛之学而不出”。这也代表了大部分儒者对神仙之术敬而远之的态度。

另外还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一类人群,他们在仕途、人生顺利的时候,对神仙术及神仙故事嗤之以鼻,但当他们受到较大的挫折时,又会在佛、道宗教罗列的神仙体系中寻求精神慰藉。这样的情绪,也代表了大部分对神仙术并不了解的人群。这些人群对信仰上的不确定,也造成了后来唐末五代的道统危机,也引发了后来儒学对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思考,是之后理学产生和兴起思想动力。

结语

神仙术在中国近代史中,没有隋唐时期那种引领时代潮流的活力。再加上如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中往往会用神仙术来遮掩一些极端行为,更是被当时的中国学界所不齿。神仙术作为一种上下圆融的方技,在中华民族的实际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其踪影,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性影响。在笔者看来,如果能对神仙术作充分的研究,于中华文化的复兴、打通传统文化古今通道,有切实的价值。

参考文献

《汉书》

《方技略》

《天隐子》

《山海经》

评论列表

关我屁事  关你屁事
关我屁事 关你屁事 7
2023-05-14 23:57
韩愈哪老家伙叫人不要沉迷,但到头来还是靠学道的侄子韩湘子打救了!这算不算打脸呢?

用户10xxx69 回复 06-06 17:36
突然觉得李七夜说的很有道理

关我屁事 关你屁事 回复 用户10xxx69 06-06 19:49
他说了什么?

皇上
皇上 7
2023-06-09 09:43
你说的对!那些腐儒就是特别虚伪做作!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4
2023-07-02 01:10
赞一个必须发扬光大值得传承推崇和鼓励保护本土宗教文明体系的传播[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隐秘而伟大
隐秘而伟大 3
2023-04-29 10:46
继续忽悠[呲牙笑]
风雨兼程
风雨兼程 3
2023-05-23 19:28
乱我心神
中国元龙1296
中国元龙1296 3
2023-06-26 17:30
阿修罗之神喜欢冰火两重天。
一眼无限全能
一眼无限全能 2
2023-05-31 19:00
念御万物,是为神术。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2
2023-07-09 11:56
赞一个必须发扬光大值得传承推崇和鼓励保护本土宗教文明体系的传播[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广西梧州覃春铭
广西梧州覃春铭 1
2023-05-25 20:09
俺懂神仙术,但道行不甚高![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广西梧州覃春铭)

芊花鸿慧r1o 回复 06-11 11:23
你又行了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1
2023-07-09 11:57
文明在国家在!!!文明在民族!!!
君剑
君剑
2023-07-02 01:11
文明在民族在!!!文明在国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