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一名女子在水果店购买盒装草莓时遭遇消费陷阱。她选购的保鲜膜包装草莓表面鲜艳饱满,回家后却发现下层全是腐烂变质果品。更令人气愤的是,当她次日前往理论时,竟遭到店主言语威胁和肢体恐吓。
事发当晚,该女子在下班途中于一家水果店购买了一盒保鲜膜包装的草莓。回家拆封后才发现,只有表层草莓品质尚可,下层果实均已发霉变质。次日,她带着拍摄的证据视频前往店铺交涉。店主起初矢口否认,在见到视频证据后才同意更换,但仍坚称"吃不起别买"。

在女子仔细检查其他包装时,发现该店所有盒装草莓均采用相同手法掩盖劣质果品。当她提出退款要求后,店主情绪激动,甚至拿起扫帚作出威胁姿态。即便在辅警赶到现场后,店主仍态度嚣张。最终经民警调解,店主道歉并赔偿两盒草莓,但女子拒绝接受并将草莓扔回店内。
此事件涉及多个法律维度:
首先,商家行为已构成消费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经营者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的,除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外,还将面临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等行政处罚。

其次,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经营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主张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金,最低赔偿金额为一千元。本案中草莓虽单价不高,但仍适用最低赔偿标准。
此外,店主持械威胁行为已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若查实存在殴打行为,可处五至十日拘留,并处二百至五百元罚款。

这起事件引发消费者广泛共鸣。许多网友分享类似经历:购买盒装水果时经常遭遇"表面光鲜、底层劣质"的陷阱。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预包装水果时应仔细检查,保留购物凭证,遇到质量问题可拨打12315投诉。同时建议商户诚信经营,任何通过欺诈手段牟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目前,该消费者已向市场监管部门正式投诉。专业人士指出,此类"分层式"销售手法在生鲜行业时有发生,既损害消费者权益,也破坏市场秩序,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巡查和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