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饿了么App在版本号更新至12.0.1后,已正式更名为“淘宝闪购”,应用图标也同步更换。目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体验。

在灰度测试期间,用户依然可以通过“淘宝闪购“体验餐饮外卖及日用百货等即时配送服务。

2025年4月30日,阿里巴巴已将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 “小时达” 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Tab以“闪购”一级流量入口展示。联合其旗下外卖主力饿了么提供即时零售服务。

在此体系中,“淘宝闪购”作为面向消费者的统一品牌,而“饿了么”则转型为履约基础设施,负责供给支持、运力保障和技术底层支撑,确保配送网络的稳定性与覆盖广度。
据悉,此次更名是阿里集团即时零售战略整合的一部分,旨在强化“淘宝闪购”作为统一品牌的定位。阿里此次调整将饿了么从独立的外卖平台转变为“即时零售”的履约基础设施,与淘宝流量入口协同,实现“30分钟送万物”的目标。
此次整合被视为阿里应对美团、京东等对手的“即时零售”竞争举措,通过资源集中和品牌统一,提升配送效率与用户体验。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更倾向“即时响应“的消费习惯,对”下单即到手”的体验需求强烈。
团购业务起家,通过外卖服务确立了市场地位的美团,将服务范围从餐饮扩展到了包括送酒、送菜、送衣服、送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打造了一个全面的即时零售网络。以传统的3C数码及家电业务为核心的京东也警觉到了“即时零售”趋势,并从去年加大力度开始升级“京东秒送”业务,年后又高调布局餐饮外卖领域。
可以确定的是,即时零售作为美团、阿里、京东这三大零售平台的第二条增长曲线,竞争将变得愈发直接和激烈。

饿了么的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当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外卖市场还是一片蓝海。饿了么的创始人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两名普通学生。
2009年,饿了么正式上线。最初的版本非常简单,只是一个连接餐厅和消费者的在线订餐平台。
2013年,饿了么推出了自己的配送服务,这标志着它从单纯的平台模式转型为集交易、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型外卖平台。
2016年4月,饿了么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12.5亿美元融资,阿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双方达成战略合作。
2018年4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饿了么保持独立品牌和运营。
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饿了么与美团外卖的竞争加剧。尽管饿了么通过合并百度外卖等方式巩固市场地位,但美团外卖凭借强大的地推能力和用户基础,逐步在市场份额上反超饿了么。
巅峰时期,饿了么以36.8%的市场份额领先美团的31.7%,是绝对的市场龙头,其品牌也在用户心中建立起深刻的印象。
那么你接受饿了么更名淘宝闪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