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萧条让人们失业。
失业的人们爱嚼口香糖?
这是为什么?
1929年,箭牌口香糖逆势增长两倍,1美分的口香糖卖到脱销。
这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秘密。
随着1929年黑色星期四股灾来临,美国民众要还债了。
在柯立芝繁荣时代,人人争相买房买车,提前消费了未来财富,股灾后,掩盖的经济泡沫破裂,原来,幸福是借的!
股灾是大萧条的前奏,银行倒闭,工厂倒闭,失业如潮水,冲击着北美沃土,人们的口袋空空如也。
当时一个面包需要5美分,即便如此,也有大量失业者需要赊账,可他们却愿意掏出一个美分,换取口香糖?
美国糖果协会的存档记录作证,在1929年前,箭牌口香糖年销售90亿块,到1935年,又增长了两倍。

但这明显逆周期了,口香糖不属于刚需,富裕者基本不会购买,而它的主力消费人群,在那五年里正挨饿。
口香糖既没有碳水,也没有维生素,除了甜丝丝的味道,对普通人有什么用呢?
别说,还就是这甜丝丝的味觉,帮情绪低落的人们度过了难熬的五年。
情绪低落和多巴胺分泌有关,而口香糖带来的些许甜味,正好起到了“廉价慰籍品”的作用。
甜味可以连通大脑奖赏回路(腹侧被盖区-伏隔核通路),能短暂产生愉悦感。
这点愉悦感,对饱受生活之苦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你可以这么理解,当自己失业后没有了生活保障,口袋里连买面包的资金都掏不出来,失落,愁苦,对未来的恐惧感袭上心头,可又无事可做时,你会干什么?
花一美分,购买一块口香糖,嚼啊嚼,甜丝丝的滋味带来的愉悦感冲淡了不顺利,帮助顾客消遣了时光。
失业者约占人口数的1/4,更多的是被降薪的工人成了绿箭的客户。
当时日薪普遍降到了1-2美元,拿出日收入的百分之1-2购买快乐,你不愿意吗?

嚼口香糖不像其他产品那么挑剔场景,不管看场廉价的电影,还是在上班的路上,都很容易打发时间。
所以当时口香糖,又被称为“零负担消费”
面对美国消费者的迫切诉求,箭牌口香糖不负众望,扩大了产能,还增加了广告投入。
1929年,箭牌口香糖营销费用为120万美元,到1932年,达到了180万美元,在大萧条期间,能投入这么大资金打广告的企业,已经非常少了。
箭牌口香糖在纽约地铁站的广告横幅成了时代记忆:
“嚼口香糖可以赶走疲劳!”
所以大萧条期间,到处都是嚼口香糖的人,地铁上,公园里,开车的司机,上班的白领,大家都很烦。
所以,大萧条带来了大众的心理压力,而通过调味剂引导分泌多巴胺,带来愉悦感的生意,具有跨周期的稳定性。
学会了吧!
琢磨琢磨,还有哪些慰籍品能调动多巴胺,下一个发家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