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仁宗是垂拱而治的典型,文官精英心中理想的君王,离千古一帝还差的太远。
千古一帝的评价必须得有不世的奇功、广博的国土、盛大的军功、璀璨的文治、首创的制度、发达的经济、强硬的外交、广泛的影响等等的综合,如果只有其一,很难被认定为千古一帝。
历史上虽然有争议但被认定为千古一帝的,也就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其他像刘邦、朱元璋、康熙等人都不被认可为千古一帝,宋仁宗的曾祖父赵匡胤都不配位列为千古一帝,宋仁宗何德何能,敢去碰千古一帝的瓷?
千古一帝的必备条件中,宋仁宗只配得上一个璀璨的文治,而这个文治则得益于仁宗皇帝对大臣的宽仁。
众所周知,越宽松的环境,越能缔造灿烂的文化,越能催生优秀的人才。
宋仁宗这个人,天性纯良,对待大臣就像对待老婆一样客气,甚至是尊敬,或者是惧怕。包拯当面劝谏他不要给张贵妃之父封侯,唾沫星子喷了宋仁宗一脸,怼的仁宗连连后退,仁宗都没有生气,算是历史上少见的好脾气皇帝。
因为仁宗仁慈,他的臣子则表现的耿直敢言,也缔造了历史上一段君贤臣直的佳话,也间接导致了文脉的兴盛。
但治国只有文化兴盛是不够的,还要有强大的军事做后盾,发达的经济做支撑。
宋仁宗一朝,燕云十六州仍然被契丹人占据,每年还要向契丹人缴纳岁币,连弹丸之地的西夏也打不过,最后不得不向西夏缴纳岁币。宋朝以泱泱大国却受制于契丹和西夏,宋仁宗没被带上个软蛋的帽子,已经是史家留情了。
宋仁宗时期的经济也算不上多发达,距离南宋的经济盛况还有一定距离,仁宗时期货币收入在4000万贯左右,而南宋时期已经逼近8000万贯。
宋仁宗一朝面临诸多问题,军事孱弱,冗官冗兵,入不敷出,效率低下,土地兼并严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为了改变弊政发起的庆历新政,没实行多久就无疾而终。所以,宋仁宗时期璀璨的文治,更多的是“文”而不是“治”。
宋仁宗之所以被历代史家推崇,还是因为他的宽仁,他不仅对待大臣宽仁,对待宫女甚至侍卫也很宽容,但是仁宗的“仁”只是小仁,绝非大仁。一个只知道施小仁的皇帝,终究难有作为。
至于对百姓的仁,这个就很难说了,宋仁宗一朝跟西夏打了多次大仗,军费徭役激增,而且仁宗时期土地兼并已经愈演愈烈,文官士大夫纷纷购置田产,这田产还不是从老百姓手中半买半抢的,升斗小民可感受不到仁宗皇帝的宽仁。
施小仁而忘大义,朝政一概委于士大夫,垂拱而治,算不得一流帝王。宋仁宗一朝,文官治国才真正大盛起来,而文官治国最大的毛病是只能守成不能进取,做事张口闭口祖宗礼法,因循守旧,长此以往,必将弊政丛生。文官也是人,是人就有贪欲,这帮庞大的文官群体就是吸附在宋朝身上吸食血肉的虱子。两宋尽管让文官集团维持了300年,但却江山破碎,民人饥困,只是肥了一部分人。
至于宋仁宗是不是庸君,这个见仁见智,要知道,对于皇帝而言,庸君可不是贬义词,历史上这么多帝王,千古一帝才三个,明君圣主也不超过十个,庸碌之君也不过半百,其他大多数都是昏庸无道之君。宋仁宗如果是庸君,也算位居帝王前列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