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曾在视频号“东海先生Colly”上说过不要高估美国的干细胞(MSC)技术,也在前期的公众号文章中详细阐述国外的干细胞品质不行(详见),更是在前期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提出2025年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协会(ISCT)降低MSC降低定义标准的核心原因是国外的专家们培养不出来符合原来定义标准的高品质MSC(详见)。
先说结论:
美国顶级医院梅奥诊所的专家团队培养不出高品质的MSC,而且对MSC的认知非常肤浅。
很多人觉得这两点非常不可思议!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可以用数据和专业文献来证明这一点。
1,干细胞(MSC)的品质不高
如何判断MSC的品质高不高?
(1)首先,要看MSC是否符合2006年版的定义标准。
至今还没发现MSC的独特性标记物,所以采用多个指标来界定MSC。

在上一篇文章中也介绍过美国梅奥诊所在太空国际空间站待过的骨髓MSC,在P2代的时候,MSC的CD73、CD90和CD105的共表达为89.19%,依然达不到不低于95%的要求。

肾脏病和高血压科团队培养的MSC,并不符合MSC的定义标准。

医学分子药理学和实验治疗系心血管疾病部门培养的MSC,有一些批次的MSC同样不符合MSC的定义标准。即有些批次的MSC的CD90的表达量低于95%,有些批次MSC的CD14和CD45的表达量超过了2%。

梅奥诊所的专家们可能知道自己培养的MSC无法达到2006年版的MSC定义标准,所以在2016年,梅奥诊所的骨外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部门联合医院内另外四个部门和美国其他专家,以及联合荷兰、日本、新加坡的专家们,共同提出MSC新的放行标准(即阳性表达的标记物超过85%、阴性表达的标记物不超过85%,就符合放行标准),但是该新的放行标准却是明显低于2006年版的MSC定义标准。而且在实际实践中,该团队培养的MSC的CD34表达量明显超过2%的要求。

所以,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何加拿大和美国主导的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协会(ISCT)一定要降低MSC降低定义标准。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自己做不到高标准,那就降低标准!
也不能说美国和加拿大的这些专家们在耍流氓,确实是实力不够而已。
(2)其次,要看MSC是否出现明显的衰老改变。
在一定的培养时间(或培养代数)之内,培养状态好的MSC细胞直径正常值范围在16-19μm之间,很少一部分细胞会因为细胞周期的影响而超出19μm或小于16μm。衰老的MSC有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在培养中出现胞体变大,梭状细条形消失,同时伴随着细胞直径增加。

美国梅奥诊所有多个部门团队研究MSC,但是我们发现这些部门专家培养的MSC已经出现明显的衰老状态。
神内团队培养的脂肪MSC出现明显的衰老。从细胞形态上来看,MSC细胞失去了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苗条形态。

检验医学与病理科团队培养的脂肪MSC,同样出现明显衰老。

(3)然后,还可以看细胞活率。
美国梅奥诊所开展MSC治疗肺移植后出现的阻塞性慢性肺移植综合征的小样本临床研究,所用的骨髓MSC的细胞活率很低,在72.1%到89.7%。

美国梅奥诊所人类细胞治疗实验室培养制备的骨髓MSC,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细胞活率平均值为78.2%,在70%到91.5%,细胞生产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真的很差。

美国梅奥诊所培养的骨髓MSC,在冻存的MSC复苏后,发现不管是太空国际空间站冻存的MSC,还是地球上冻存的MSC,其细胞活率明显下降。作者也很承认这么低的细胞活率是冻存技术原因导致的结果。

美国Longeveron细胞公司培养的骨髓MSC同样出现不同批次之间的活率差异,有些批次活率能到97.2%,有些批次的MSC活率只有74.2%,细胞培养和制备技术的稳定性很差。

(4)最后,以生物学效力为核心的功能评价。
我在前期的一篇文章中分析过反映细胞质量的生物学效力,详情请看《》。我提出细胞质量指单位细胞或单个细胞所对应的生物学效力;效力越高,细胞质量越好。
因为MSC具有多种作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治疗机制不同,所以就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适应症,来讨论具体的细胞质量或生物学效力。比如,MSC同时具有免疫抑制和损伤修复的功能,分别治疗两大类不同的疾病,那么相对应的就有相对独立的两个或多个生物学效力指标。
然而,最近10多年来,对MSC的基础研究缺乏突破,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可以量化的特异性指标可以用于判断MSC的功能强弱。也许,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会伴随着MSC的特异性标记物的解决。
2,干细胞(MSC)的临床水平不高
(1)MSC治疗阻塞性慢性肺移植综合征
美国梅奥诊所开展MSC治疗肺移植后出现的阻塞性慢性肺移植综合征的小样本临床研究,3名患者接受2次骨髓MSC( 1x106/kg )静脉治疗,5名患者接受单次骨髓MSC(1x106/kg)静脉治疗,5名患者接受单次骨髓MSC(1x106/kg)静脉治疗;经MSC治疗后,患者FVC和FEV1没有改善,无奈之下,研究者只好得出MSC可能对肺功能下降具有稳定作用,并表示将采用1x106/kg这个细胞剂量开展2期临床研究。其实,我们可以从细胞活率这个指标,就可以大概判断出MSC的疗效欠佳了。

(2)MSC治疗急性脑出血
2018年1月到2020年10月,美国梅奥诊所再生生物治疗中心开展MSC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异体骨髓MSC用于治疗非创伤性幕上血肿小于60 mL和Glasgow Coma Scale评分大于5的患者。虽然研究者探索了不同细胞剂量(0.5x10 6/kg、1x106/kg、2x106/kg)对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但是时至今日却依然采用单次MSC静脉治疗,幻想着单次MSC治疗就能收获奇效,再次说明该团队对MSC的认知非常缺乏。

MSC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但是MSC的作用在于减少水肿、减少炎症、保护脑神经细胞避免死亡,而且MSC不能长期存活,能通过血脑屏障的细胞数量又不多,所以要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就需要反复多次和大剂量MSC治疗。
(3)MSC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
神经信息学实验室/神外科/检验医学与病理科开展自体脂肪MSC单次鞘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1期临床研究,5名患者的AIS量表评分提升了一级,只有2名患者的AIS量表评分提升了两级。考虑到患者的自身康复原因,可以认为这个MSC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10名患者中只有2名患者有非常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AIS量表评分提升了两级)。

单次MSC治疗不足以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虽然有时候患者的自我感觉很好。因为即使是局部鞘内注射MSC,MSC既不会分化为神经细胞,也不会长期存活在局部,所以就需要多次注射MSC。
3,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从已经发表的专业文章中的数据和图片信息中,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那就是:美国顶级医院梅奥诊所的专家团队培养不出高品质的MSC,而且对MSC的认知非常肤浅。
最后,这里不得不提“惯性思维”的可怕之处。曾经,西方国家引领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现在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不应该忽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进步,在干细胞这个小众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完成了对西方国家的超越。谦虚的人可能不喜欢“超越”这个词,那就用“追上”一词吧。
我们要自信,已经不是曾经的弱者了!也要摸摸自己的膝盖,看看跪久了还有没有力量站起来了。不要盲目地崇拜美国的干细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