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一艘来自美国的商船Manukai号缓缓停靠在中国宁波港,卸货、缴费,一切看似平常,却因为一项新规的落地,成为了中美博弈中的先锋部队。
这艘船支付了约62.8万美元的特别港务费,折算成人民币接近500万元。
看似只是一次正常的港口操作,背后却牵动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又一次角力。这场美国挑起的航运战,由美国先出招,中国接招,第一轮较量正式登场。

谁先开口喊价,谁就要先想明白后果今年4月,美国方面宣布要对中国的造船、物流和海事服务展开301调查。美国就是无端怀疑中国这些领域存在所谓补贴或不公平行为。
到了10月14日,美国方面正式启动这一项新政策:所有中国船舶,都要被额外收一笔港口服务费。
美国的理由总是那一套,什么国家安全、市场公平之类。但说到底,就是给中国企业增加一点运营成本,让中国在全球跑船的时候更吃力一些。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并没有立刻反击,而是通过正常渠道交涉。从外交到商务,沟通了不止一轮。
可美国那边压根没打算收手,反而动作越来越多。既然沟通不通,中国也不再等待。于是,一个全新的政策被提上了日程。
这项政策本质上是对等反制,既然美国可以向中国船只收费,中国当然也能对美国船只收费。

10月10日,中国交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个细则,明确针对所有美国拥有或者运营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不管你挂的是哪国旗,只要背后是美国的影子,从10月14日起就要缴费。
而这次,Manukai号就成了第一个开账单的美国船。
第一艘缴费的美国船,意义不止在数字Manukai号本身没什么特别,它是2003年建造的商船,运力也不算大,但这次靠港,成了全球媒体的焦点。为什么?

因为它是第一艘根据中国新规缴费的美国船。这不仅是一笔钱的问题,更是一次政策落地的标志。
这艘船进港、卸货、缴费的整个过程都很顺利,宁波港方面没有任何人为干预,也没有任何刁难。只是多了一个环节:缴费。而且缴费标准是公开的、固定的,没有临时加码,也没有特意放宽,就是按章办事。
这背后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政策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应对措施,既不多收,也不少收,体现的是一种规则意识。

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并不是胡乱收费。如果一艘美国船是在中国造的,或者是空船来修理的,是可以免除这笔费用的。
而且每年最多缴费五次,这就避免了重复收费、过度收费的问题。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有克制的反击。
表面是航运,实则是中美产业竞争的延伸看上去这是一次围绕港口费用的问题,但稍微深入一点就能看出,这其实是中美在产业链上的又一次碰撞。过去几年,中美在高科技、能源、金融等领域已经摩擦不断,这次轮到航运了。

航运是全球贸易的基础设施,每一艘船、每一个港口,连接的是一个国家的出口能力、制造能力和物流效率。
美国把手伸到这个领域,说明它不只是盯着中国的终端产品,也开始关注中国背后的运输体系。
而中国的回应也很清楚:这不是挑衅,而是防守。如果美国想靠政策打压中国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中国也有能力做出同样的回应。这不是打贸易战,但确实是在划红线。

从整个政策设计来看,中国这次的反制措施有几个特点:一是精准,只针对美国背景的船只,不扩大范围。二是透明,收费标准公开,不搞暗箱操作。三是可持续,设定了逐年调整机制,不是一锤子买卖。
这种做法既保留了操作弹性,又体现了制度自信。
当然,这场政策博弈的最终走向,还取决于美国接下来怎么出招。如果美国继续推动类似的限制政策,比如扩大航运领域的制裁清单,或者干预其他国家港口对中国船只的接纳,那局势就可能进一步升级。
而如果美国愿意回到谈判桌上,哪怕只是技术层面的沟通,中国这边也没有关上大门。

这场博弈不会短期结束,但关键在于谁更稳得住Manukai号的缴费事件,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美国船只面临类似的情况。而美方是否会对中国航运企业加大限制,也仍是一个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这次的策略,不是为了搞对抗,而是为了筑底线。
现在的国际贸易环境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平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各种以安全为由的贸易限制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用自己的应对机制也是完全合理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强调对等原则,不是为了回击而回击,而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维护国际规则。毕竟,规则一旦失守,全球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而这种有理有据的方式,也有助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多支持。因为站在其他国家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国家总是单方面设限,另一个国家却始终按规则应对,那谁更值得信赖,其实一目了然。
当然,这场博弈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轻易结束。

中美之间的分歧,已经从关税、科技延伸到物流和航运,这意味着双方的竞争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从一艘船,看清一场更长的竞争Manukai号靠港缴费这件事,看起来只是一起普通的商业操作,但它所代表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这500万元。
它是一种信号,是一个节点,更是一次制度对制度、规则对规则的较量。

对美国来说,这或许只是他们整体对华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但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场维护自身航运利益和产业安全的主动应对。不是示强,而是用一套成熟的制度体系,回应对方的压制策略。
未来的局势会怎么走,没有人能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遭遇外部压力的时候,不仅能稳住自己,还能用制度和规则争取主动。
而对于全球航运市场来说,这次事件也是一个提醒。规则必须是双向的,博弈也要讲分寸。谁如果试图单方面改变规则,最终只会让整个系统变得更不稳定。

所以,这艘船来了,缴了费,离开了。但它留下的,不只是一次交易记录,更是一场大国之间博弈的新篇章。而这篇章才刚刚翻开。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贸易争端,而是两套发展理念在现实中的碰撞。最后能不能化解,靠的不是谁声音大,而是谁更懂得用规则说话。
参考信息:
美集装箱船被收取特别港务费,这只是开始吗?丨港口圈——新浪财经2025-10-16 17:23
交通运输部发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财联社2025-10-14 00:4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