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位六自农妇惨死家中,一名七岁少年命丧黄泉。何人如此胆大妄为,顺线追踪疑犯浮出水面。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庄寨乡刘庄村位于县城东部,村子面积不大,住的也只有百余户人家。由于地处黄河故道附近,村民大都以畜牧养殖业发家致富。所以大伙的日子过得还算安稳。但是刘庄村最近发生的一起离奇的凶杀案,却一下子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2010年3月13日下午1点钟,正是村民吃午饭的时候,村里村外的胡同里行人很少,整个刘庄村显得格外安静。然而,就在这时,村南头传来的几声惨叫让村民毛骨悚然,惊恐之余有村民急忙报了警。
接到报警以后,侦查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现场十分悲惨,一老一小两个人被杀死在院中。年龄大的是一位老年妇女,另外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躺在离女尸有两米左右的地方,地上是一片血迹。经过现场勘查发现,女死者身上被捅了三十多刀,小男孩身上被捅了十几刀。
由于案情重大,民权警方迅速在案发现场成立“3·13”专案组,立即展开案件侦破工作。
在大量警力赶赴刘庄案发地的同时,经过走访,专案组对死者的身份有了初步的了解。女受害人名叫胡世云,年龄60岁。但是,警方在证实了女性死者是本村村民胡世云的身份之后,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现场的小男孩的身份一直无法确认,在场的村民都不知道他是谁。
老人被捅了三十多刀,小男孩也被捅了十几刀。现场惨不忍睹。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如此狠毒,竟然对老人和小孩下手。
经过民警调查,案发现场就是死者胡世云的家。那么,这个连胡世云的邻居都没见过的小男孩又是谁家的孩子呢?他怎么就来到胡世云家了呢?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专案组片刻不敢耽误,兵分几路展开细致的侦查工作。经走访,村民都说胡世云老人性格开朗,与人为善。丈夫外出打工,她一人勤劳持家,平时更没有和谁结下仇怨,案件排查到此一时没了头绪。

小男孩的身份一时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又不知何人。此时离案发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犯罪嫌疑人在行凶后会逃往何处呢?会不会再次作案呢?这让参与办案的民警很着急。
事不宜迟,专案组迅速在辖区内加大巡逻力度,争取早日破案。就在各路侦查人员紧锣密鼓展开工作时。
当天下午2点20分,负责在村里走访的一组民警反馈了这样一条信息,引起了专案组的高度重视。
据周围邻居反映,死者胡世云的女婿周凡华当天领着一个男孩来过胡世云家,并且最后发生了争吵。
难道说作为女婿的周凡华会对岳母胡世云下毒手吗?
经过走访了解附近的群众,说他女婿经常过来与死者发生争执。
难道周凡华和她岳母真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恨而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吗?
话虽如此,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周凡华的作案嫌疑在逐渐上升,经查嫌疑人周凡华于事发后已不见踪影。
警方根据现场的分析,以及对周凡华社会关系进行调查,判断周凡现在华极有可能准备外逃。民权警方调集了100百余人的精干警力,采取多警种密切配合,在辖区织就了一张捕猎的大网。
下午4点整,老颜集派出所的几名民警在路边巡逻时,突然发现一个形迹可疑的男子在麦地里徘徊,看起来很像通报中的嫌疑人。正当民警准备赶上前去询问时,该男子突然拔腿就跑。民警马上追了上去,追了有一二百米远,此人被民警们抓获了。

经过现场讯问,该男子正是犯罪嫌疑人周凡华,经过简单的搜查以后,发现周凡华满身血迹,身上还有一把带血的匕首。
犯罪嫌疑人周凡华,男、汉族、42岁、商丘市宁陵县孔集乡周庄村人。经过审讯,犯罪嫌疑人周凡华对杀死岳母胡世云和小男孩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那么,我们想问的是到底什么原因会让女婿把屠刀伸向自己的岳母呢?而被杀的小男孩到底是谁,家住何方,他和周凡华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在民权县看守所里,当地记者见到了犯罪嫌疑人周凡华。他告诉记者这一切都是他不幸的婚姻造成的。

他说事情的一切起因还得从2010年1月份说起,当时还在外地打工的周凡华,突然接到了妻子杨芳打来的电话,说她要一个人去新疆打工摘棉花了,而周凡华一听妻子要一个人去新疆,马上表示反对。为了能够留住妻子,第二天一大早周凡华就赶回了民权老家,可是没想到,妻子还是走了,万般无奈之下,周凡华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哀求妻子回家,但妻子还是不愿去。
因为妻子一直不肯告诉自己打工的地址,周凡华只能天天到岳母家要人。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妻子的电话竟然是个男人接的,这让他很意外,结果两人说着说着就在电话里骂开了,互相都说了狠话。
一开始,周凡华并没有往坏处想,他相信他和妻子的婚姻会经得起考验。但是,村子里自从周凡华的妻子杨某走后,逐渐流传开了一些他妻子的风言风语,这让周凡华颜面尽失。后来周凡华听说妻子是跟梁园区谢集镇一个男子来往密切,周凡华根据妻子的通话记录查出了该男子名叫常永胜,随后通过多方打听,摸清了常永胜的家庭住址。

在梁园区谢集镇常永胜的家里,周凡华见到了常永胜的妻子。提出要带走常永胜的儿子,要以人换人。常永胜的媳妇一听这个情况也是气的没法,气愤之下也没有多想其他的,就让他抱走了。她只想到以人换人,想去维护这个家庭,也就没有多想。
在这中间,周凡华也多次找过岳母胡世云打听妻子的下落。周凡华认为岳母肯定知道她闺女在哪个地方打工,但是她就是不说,渐渐地周凡华对岳母的仇恨也在不断加深。在带走常永胜七岁的儿子常学顺的第二天,周凡华就给常永胜打了电话。电话中周凡华以孩子威胁常永胜让自己的妻子回家,不然就整死这个小孩。常永胜接到电话后却不以为然,认为周凡华只是嘴上威胁威胁,没有搭理他,随即把电话给他挂了。
又过了七八天,依然没有妻子的任何消息,周凡华渐渐也绝望了,慢慢心里有了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们好过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周凡华天天带着刀子去岳母家要人,结果他岳母还是什么都不跟他说。妻子离他而去,再加上岳母的冷眼相对,使周凡华心灰意冷,下决心实施蓄谋已久的罪恶计划。

3月13日上午12点,周凡华驾车带着常永胜的儿子又来到岳母家,岳母胡世云正好独自在家。不用多说还是老一套,一个追问、一个拒答。说着说着周凡华积攒多日的愤怒开始控制不住而爆发了,拔出匕首就朝岳母身上连刺了两刀,但是周凡华没有胡世云的力气大,匕首反而被岳母夺走了,胡世云把刀夺走之后,跑到门外就喊:“救命呀,有人杀人了。”结果周凡华又追上去,抢过匕首朝胡世云胸脯上又扎了数刀,胡世云倒在地上渐渐不动了。
这时候年仅七岁的常学顺被眼前血腥残忍的一幕吓得哭出声来。小孩一哭又刺激了周凡华,此时失去理智的周凡华把手中的匕首扎向了无辜的孩子……
妻子的移情别恋使自己以身试法,这本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这位妻子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家里面还有3个孩子,他们的将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次年,周凡华因犯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判处死刑。

按照相关国际法的规定,即便是交战两国在战场上也不能向没有拿武器的敌人开枪。而本案中被告人却作为女婿把屠刀伸向了岳母——一个年届六旬的老人,同时又把屠刀伸向了情敌的儿子—一个年幼的孩童。一场血腥的杀戮,包括一名被告人和两名被害人还有两个家庭共六人牵扯其中,除去两名被害人,其余四人只能用糊涂至极来形容。
先说被告人的妻子:为人妻不守妇道,为人母不安家道;
再说被害小孩的母亲:面对自己丈夫的情敌,居然任其将孩子领走,前后长达七八天的时间而不管不问,严重的不负责任;
最后来说被告人的情敌:与其妻子还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同样的对孩子严重的不负责任。其不负责任的程度居然到了当被告人以弄死他的孩子相威胁时,依然无动于衷,真真是出奇的淡定。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除了对被害人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之外,内心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对其他几个牵扯其中的人近乎病态的“糊涂”的不解,这种不解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