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3000高转速死磕千元内发烧级性能,未野MAX剃须刀测评

极限运动追求的是什么?是在旁人认为的“足够好”之上,再往前死磕一步。是那种不妥协、不为浮华所动,只专注于巅峰性能的偏执。

极限运动追求的是什么?是在旁人认为的“足够好”之上,再往前死磕一步。

是那种不妥协、不为浮华所动,只专注于巅峰性能的偏执。

如果拿这种精神来做产品会如何?

AGVIEE未野,一个极限运动品牌,就把“死磕”精神带到了剃须刀里。

市面上有些剃须刀,要么为了颜值和低价,在核心性能上做了阉割,导致胡茬剃不彻底;

要么是大牌旗舰,价格直接飙到两千元,大半花在了品牌溢价和冗余功能上。

大多数人,其实只想简简单单买到一个剃得彻底、不伤皮肤的工具而已,难道要为巨额溢价买单?

未野MAX剃须刀,给出的一个“极限运动式”的答案:死磕“剃得干净”和“剃得舒服”的核心体验,做到千元内的极限。

拿到未野MAX剃须刀,它的第一印象完全符合我对一个“极限运动装备”的想象。

拆开包装,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剃须刀安静地躺在里面。

以下是媒体朋友对未野剃须刀的评价:

机身是整块铝合金经过精密加工而成的,没有的廉价塑料感,而是带着金属独有的、微凉的质感,是一种扎实、可靠的“工具感”。

表面处理成很细腻的磨砂质感,不仅仅好看,还能防滑,即便手上沾了水,握持依然稳固。

整个设计线条极其简洁,没有任何多余按钮或装饰,这种设计,就像为运动而生的装备一样,追求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可靠地完成任务。

未野MAX通过设计和做工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这不是一个追求时尚潮流的“玩具”,而是一个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我属于胡须又硬又密的那种,以前用的剃须刀,总会留下一层细密的胡茬,对着光线侧着看,还能看到一片小黑点。

开启未野MAX,强劲而均匀的马达声响起,当弧面刀网贴上皮肤时,动力强劲又恰到好处。

几个来回之后,顺畅感就已经很明显了,用手指一摸,触感平滑。

这让我有点意外,习惯性地准备来回补刀,却发现没必要了。

研究一下它给出的“技术底牌”,干净利落的背后是硬实力的支撑:

23000转/分钟的蜂巢式纯铜电机提供了充沛动力,在切割的瞬间,保证有足够且不衰减的力道,确保遇到粗硬胡须也不会卡顿;

德国进口的自研磨刀片,薄到0.06毫米,切入更精准、阻力更小。再加上刀头、内部双层15片刀片的组合,相当于一张密集的切割网。

专业机构检测发现未野剃须刀刀片硬度比竞品普遍高出30%

剃得干净不够,还得剃得舒服,我个人很看重这一点。

未野MAX宣称的“贴合度提升97.3%”,真实体验确实不错,无论脸型是方是圆,是棱角分明还是线条柔和,刀头总能像章鱼的吸盘一样,死死地“吸”在你的皮肤上。

搭配明显的弧面刀网,进须量更大,长胡子也能顺畅导入,避免了卡须拉扯的顿挫感。

剃须之后,那些曾经的死角都干干净净,没有漏网之须。

实测对比如下:

究其原因,是三重浮动刀头结构、双环弧面刀网设计,创新刀网0.8mm沉浮科技的存在。普通浮动刀头一般都是单层浮动,未野罕见能做到三层都浮动;弧面刀网设计进须量多不夹须很顺畅,贴合度非常好,常见的剃须死角都能剃彻底干净。

刀片在脸上高效切割胡须,但皮肤感知到的,却是一种顺滑的移动。这背后,除了的三重浮动结构确保了压力均匀分布外, “毛绒舒适圈” 的黑科技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就像在高速运转的刀头系统与你的皮肤之间,加了一层极其细密柔软的缓冲垫,有效吸收掉大部分不必要的震动和摩擦。

剃完以后,我最容易泛红的面部三角区域,很平静,没有传来讨厌的火辣感。

敏感肤质、轻微痘痘、肉痣没关系,刀头会自动调整了角度,精准剃掉周围的胡须,皮肤安然无恙。

一款剃须刀,就算性能堪比手术刀,如果动不动就没电,或者清理起来无比麻烦,那它在日常生活中也得打个折扣。未野MAX在这方面,给我的感觉是: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核心用户没那么多闲工夫折腾。

续航官方标注90分钟,我实测每天剃两三分钟,充一次电确实能用近一个月,彻底治好了我的“电量焦虑”。

偶尔完全忘充电,刷牙洗脸的功夫插上闪充5分钟,就足够完成一次剃须,这功能非常实在。

IPX7级全身防水则让清洁变得无比简单,干湿两用,全程无忧。

用完直接拿到水龙头下,大水一冲,胡茬瞬间清净,全程不到十秒。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度使用,我感觉未野MAX就是一个典型的“功能导向型”产品,把所有的精力和成本,都倾注在了“剃须”核心,所有设计都服务于一个终极目标:在千元以内的价位,提供最接近极致的剃须性能。

如果你追求这种回归工具本质的可靠感,那么这款死磕千元内发烧性能的未野MAX,无疑是一个经过实测的、值得信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