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同济大学中意工程创新学院通过审批,成为同济大学第四个获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的专业分别是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系统设计与智能创新、信息通信与具身智能。康石石学生P同学通过研究生推免正式成为中意学院的第一届学生~

前不久,同济研究生招生网发布的《202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显示这三个专业今年只招收预推免,没有统考名额。

中意工程创新学院专业统考的招生计划为0
作为新学院新专业,第一年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证生源质量,也从侧面强调了推免的价值,未来即使恢复统考名额,推免始终将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你有意申请中意学院,从现在起就要把保研作为明确目标。
接下来我们重点聊一聊如果你想保研上岸中意学院,它有哪些亮点以及申请指南。
亮点一:求职竞争力,精准对接高薪热门行业在康石石看来,选择院校和专业最重要的是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资源,地理位置是否能为你之后职业发展道路开一个好头。
如果从就业导向反推专业选择,近几年需求最旺、薪资最高、发展空间最明确的方向,无疑是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赛道。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相关岗位,已经成为校招市场上真正的顶流:
在浙江大学内的一场招聘会上,39家单位的1000多个岗位中,不少就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
上海某人形企业甚至打出“应届生三年年薪50万起,配股票期权” 的宣传海报,引得学生们挤破头围观咨询。
宇树科技、蚂蚁集团等多家企业都对外发布招聘信息,岗位涉及人形机器人硬件结构工程师及各类算法工程师,月薪在1万元到8万元不等。
那对应的国内外院校和专业之一就是同济中意工程创新学院的系统设计与智能创新。

图源:中意工程创新学院
其下又划分两大研究方向,分别是:智能体与创意工具设计、与智能交互与机器人设计。
而后者主要聚焦智能交互系统与新型机器人形态的设计,探索人工智能与物理交互界面在现实中的使用与体验。偏向于人机架构与机器人形态的设计。从这方面来说,非常适合机械学基础没那么夯实的设计生报名。

康石石同事分享的 已经进入到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学长和哈佛学弟的学术交流群
亮点二:专业竞争力,合作院校的设计差异化中意工程创新学院是同济大学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中外合作学院,这所欧洲顶尖理工院校在设计界的含金量,放在整个工程与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中都属于头部。

都灵理工大学在大阪世博会上的空中交通主题展览
都灵理工大学在意大利的地位,大致相当于哈工大在中国,工科顶尖,工业导向的设计也很强。它不像英国的设计学院那样偏重叙事性、社会性和批判性表达,而是在设计思维里融入了工程技术,强调系统性。
这也决定了中意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教学风格与很多国内设计学院或是英美设计专业都不太一样。
它不只是做产品外观,而是以系统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把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结构化理解,并用人本导向的设计语言去解决。
例如系统设计与智能创新专业中开设的课程,就囊括了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历史、环境可持续过程、项目经济管理等方向。

图源:中意工程创新学院
在教育理念上,意大利设计一贯强调“设计即生活”,与芬兰的人本设计、美国的商业创新路不同。它源于欧洲工业体系,在保有文化、艺术美感的同时,更追求与生产力和制造业直接挂钩的落地能力。
比如都灵理工在交通设计、智能家居、未来移动系统等领域的研究长期服务于菲亚特、意法半导体、Alessi等意大利工业巨头。

图源:都灵理工大学
中意工程创新学院将这种体系化设计训练引入到国内,也是对当下设计教育脱离工程、难以落地的一次尝试。通过同济与都灵理工联合制定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双语教学环境中,既学习意式系统设计理念,也参与国际科研与设计项目,还能获得双硕士学位。

图源:中意工程创新学院
申请准备如果有同学明年想申请这一学院,建议多在竞赛获奖、设计专利、英语成绩、作品集中多做准备,材料过关上岸之路就已经走一半了。其中作品集,可以参考专业研究方向准备
系统设计与智能创新专业,有两大研究方向分别是:
1、智能体与创意工具设计方向,更注重对AI在设计领域的合理运用。
主要聚焦智能体(Agent)技术与创意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探索人工智能在设计思维、内容生成、人机共创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研究:面向AI设计工具与平台的开发与设计(AI绘画、文本生成、设计助手等方向);智能系统对创造性任务的协助;理解与培养具有认知能力的AI;如何将AI运用到创意、数字服务、教育,四大方向。
想做好这类项目,找准AI使用落脚点就尤为重要,比如康石石学生Z同学做了一个AI辅助设计师完成联名设计的工具,本身就很符合同济对于“AI技术与创意生成工具设计与开发”的培养要求。
其次在项目产出中,聚焦AI与人之间沟通难点,着重突破设计师为甲方需求不断改写设计的痛点,命中AI如何理解、如何实时更改设计进行优化。项目具备独特的创新性,锦上添花,想不上岸都难:

Z同学 项目《Co-InnoX》 成功保研 同济大学 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
2、智能交互与机器人设计,更注重人与AI之间的交互体验,与场景研究。
主要聚焦智能交互系统与新型机器人形态的设计,探索人工智能与物理交互界面在现实中的使用与体验。
研究:智能工具交互界面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如让服务机器人更智能化);AI如何理解人类表达的语义、动作等潜台词;从感知需求到决策再到输出的系统思考路径;AI在智慧医疗、养老、智造、家居等场景的运用与设计。
这类项目更注重人与机器互动的“细节”。以康石石学生L同学设计的缓解躯体化症状智能产品为例,通过调研发现用户心理需要“及时自我缓解”的落脚点,从而提出从触觉交互与呼吸训练中营造用户生理体验的设计。
其中细节涵盖通过对用户呼吸频率调整与揉捏释放压力的结合,洞察不同用户揉捏习惯,对智能产品材质触感、震动反应等深入研究。这种对体验的细致洞察,就是对人机交互使用与体验的一种表达:

L同学 成功保研 浙江大学 工业设计工程
而针对专业研究方向进行作品集准备,远比长篇大论更能表达各位同学的专业热情,关于导师所喜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保研诚意,通过项目也更能跃然于纸上。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艺术留学、保研、就业、作品集创作、背景提升等相关问题,可以继续联系康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