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国宾馆的一场高规格招待会,因一句铿锵有力的自白,激起远超宴会厅的精神涟漪。国民党前中央委员、台企联常务理徐正文面对直新闻镜头,两次一字一顿地说:“我是台湾人,我也是中国人。”这句听似平常的身份告白,在台湾光复80周年的刻度上,像一口铜钟撞破刻意笼罩的雾障,回声直抵人心。

一、 双重认同,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徐正文的话并非临场客套,而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冷峻回应。当民进党持续推动“去中国化”、美西方轮番操弄“以台制华”时,公开把“中国人”三个字说出口,就是亮明立场。它提醒一个被故意遮蔽的基本事实:台湾人的身份与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从来不是零和,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血脉焊在一起,命运绑在一起。

这种认同有史为凭。徐正文特意把抗战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放在同一时间轴:没有全中国的浴血抗战,就没有台湾脱离殖民的回归。割裂这段记忆,等于把父辈的牺牲一键删除。

二、 “纪念”与“庆祝”的一字之距,照见“台独”的虚
台湾大学苑举正教授抓住一个细节:官方表述是“纪念台湾光复”,而非“庆祝”。一词之差,划出态度鸿沟。“纪念”自带历史重量,既抚慰殖民地伤痕,也确认回归祖国的正义;“庆祝”则容易滑向轻佻派对。“台独”势力把光复日说成“被占领日”,正是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涂抹集体记忆。纪念,就是不给虚无主义留暗门,把来路与去路钉死在时空坐标上。

三、 美西方为何紧盯?因为最怕两岸“对上眼”
消息说这场活动让美西方“高度关注”,其实翻译过来就是“坐立难安”。台湾一旦被当作“棋子”,最怕的就是棋子自己长出脚走向棋盘另一端。徐正文们的表态、丁鲲华会长“盼台湾早日回家”的喊话,都是岛内自发的促统声波。声波叠成浪潮,外部势力插手的缝隙就被压缩一分。他们的“关切”越高分贝,越暴露内心焦虑:当两岸中国人按同一节拍心跳,外部杠杆就失去支点。

四、 民族复兴,是两岸一起写的答卷
徐正文把话说到未来:“相信两岸同胞会携手完成民族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一句话把两岸拉回到同一考场。复兴不是哪一边的独角戏,而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4亿人的集体作业。谁把台湾从民族叙事里抠掉,谁就偷走了台湾的未来。历史已经写就:任何割断民族血脉的图谋,都是逆潮流的竹筏,触礁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
徐正文那句“我是台湾人,我也是中国人”,是一次身份自信的公开宣誓,也是一面照妖镜:镜里映出谁在给台湾找路,谁在把台湾往悬崖边推。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一起把历史这本账翻明白,才能把未来的路走宽敞。美西方的“高度关注”,不过是钟声之外的杂音,反而让世人更清楚地听见:大势所趋,钟已长鸣,挡不住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