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诈退款重出江湖
当“专业”欺诈邮件、AI伪造证据与平台审核漏洞同时出现时,亚马逊卖家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欺诈退款骗局 图源:小红书
“太颠了,我前阵子也被恶意勒索,买家声称产品有致命缺陷无法使用,实际就是螺旋和金属护角的颜色不一致,产品图片具有体现。还威胁我要A-Z,附上了一张都是拼写错误的amz邮件截图。”
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例如另一位卖家遭遇更荒谬的投诉:“我们公司其中一个账号也收到,买家声称打开之后发现浸透了难闻的油性物质,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们卖的充电器,他给我这个图片,一个面包上面有几只蟑螂。”

欺诈性退款 图源:亚马逊卖家
还有不少卖家表示,曾收到完全一致的邮件,“这明显是批量群发的欺诈模板。”大致内容就是控诉卖家产品有问题,自己已将产品处理掉,并要求卖家全额退款。
从近期涌现出的大量欺诈邮件中,可以发现几个特点,一是邮件内容和自己产品“牛头不对马嘴”,例如卖家卖的是五金配件,对方却说“液体泄漏导致皮肤灼伤”,完全对商品毫无了解;二是诉求很明显,不退货退款,而是要仅退款,并用健康风险、人身损害等严重后果进行恐吓威胁。

欺诈退款邮件模板 图源:AMZ运营星球
从本质上来看,这些违法行为看中的是卖家怕差评、怕投诉、怕麻烦的弱点,在这样一套丝滑的“小连招”之下,只要有一部分卖家不愿纠缠选择妥协,那他们就能实现“空手套白狼”,达成最终目的。

AI技术加持下的欺诈升级
如果说模板化邮件是欺诈的1.0版本,那么AI工具的介入则将退款欺诈推向了2.0时代,技术升级让退款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难以识别。
从文字方面上来看,有“聪明”的欺诈者会通过AI对亚马逊评论区进行总结,找到一些关于商品差评的描述,例如质量差、有安全隐患,再整合一下,生成投诉理由,并配上夸张的威胁话术使自己达成目标。
而从图片上来看就更加“离谱”,过去我们常说“有图有真相”,AI技术的升级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现在已经发展为有图也不能证明,得要先要看的是图片真不真,卖家辨别难度大幅提升。
有卖家吐槽道,有消费者用AI合成的破损照片当证据,声称商品有瑕疵进而要求退款。这些图片往往十分真实,不仔细放大查看很容易会被蒙骗过去。

AI生成的假图片 图源:AMZ运营星球
众所周知,为了给消费者更好的购物体验,亚马逊为买家提供很多便利的退货服务,这原本是一件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好事,但在欺诈情况频发的当下,却让卖家的处境雪上加霜。
有卖家表示已经按照平台的要求提供了证据,却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反馈,同时买家那边还在不断发邮件骚扰、危险,对卖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及多家机构数据,2024年美国零售退款总额达8900亿美元,在这惊人数字背后,是无数卖家正在承受的隐性损失。

零售退款总额居高不下 图源:nrf
不止美国,据跨国支付服务公司Visa发布的《2025年全球支付和电子商务欺诈报告》显示,作为全球电商增长最快市场,拉美地区的电商欺诈率也是最高的,退款政策滥用依旧是最常见的一种电商欺诈方式。

拉美地区电商欺诈率最高 图源:visa acceptance
面对日益猖獗的退款欺诈,部分卖家开始建立系统的防御机制。例如经营专业音乐器材的卖家Mike Jelliff,就在自己仓库安装了约40个监控摄像头,记录每一件商品的出入库过程,同时也建立了黑名单,记录常规恶意退货者的行为,避免进一步损失。
总的来说,这场发生在亚马逊平台上的“猫鼠游戏”,不仅考验着卖家的应变能力,也考验着平台方的责任,当欺诈手段不断升级,相应的防御机制和平台规则也亟待完善。
而对更多跨境卖家来说,他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个案的成功申诉,更是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商业环境。
作者 | 徐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