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道德经》:凡是情绪稳定的人、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再大的事也不搁在心里,再深的怨恨都能一笑置之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让心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意思是说,让心灵保持虚无宁静,观察世界的运行规律,认识万物变化背后的原因。万物纷杂生存,最后都会返回它们的根本,这种回归就是一种静的状态。

其实这种“静”就是情绪稳定,当你情绪稳定时,就会看清楚很多事情,而所谓的烦恼也好,惊喜也罢,都能见怪不怪,宠辱不惊了。

其实人一生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源于盲目较劲,放不过自己,终将日子过成一地鸡毛。

一个人不知常,就得从自己的生命中返过来寻找。当清除了内心的干扰,心定下来,才能拥有坦然而纯粹的力量。

《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意思是,无论受宠或是受辱,都会大惊失色,把外在的利害得失得太重,情绪受外界影响起伏波动,容易产生愤怒,悲伤等情绪,从而伤害身心。

太执着于自身,就会有大的祸患。如果不执着了,就哪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见一位禅师。他们寻求禅师开示:“师父,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被欺负,太痛苦了,你说,我们该不该辞职呢?”

禅师闭目沉思,半晌只说了五个字:“不过一碗饭。”

两个年轻人回到公司,一个人立马递上了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没动。

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成为了经理。

有一天两人相聚,农业专家说:“师父说的不过一碗饭,我一下就明白了。不过就是一碗饭吗?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留在公司,所以我就辞职了。可是,你当初为什么没听师父的话呢?”

当上经理的说:“我听师父的话了呀。师父说不过一碗饭,我一想对啊,多受气,多受累,我一想不过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少计较,少赌气,就成了。师父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于是,两人又去拜访禅师,齐声问谁理解的对,禅师照样闭着眼睛,隔了半天,说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金刚经上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念起了,跟着念走,那是烦恼。

念起了,不跟念走,这是智慧。

只有允许一切发生 ,才能遇见一切可能。

苏轼可算是乐观派代表。

本来他人生得意,官运亨通,却没想到在他43岁时,因“乌台诗案”一下从汴京的高位跌入到了黄州的泥潭。

昔日的同僚避之不及,曾经的挚友冷嘲热讽,连他的妻子都哭着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可看他却在长江边写下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被贬惠州时,他人嘲他苦,而他却吃着荔枝笑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被流放儋州时,他开心地教当地人读书识字,并且说“此间居者,无日不快乐”。

他在生活中把自己的“得失心”“荣辱心”一点点减掉,只留下了对生活的热爱。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上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当你不再被情绪绑架,不再被得失困住,世界反而会为你让路。

车到山前必有路,关关难过关关过。

不要揪着过去不放,也不要过度的去思考,不依不饶就是画地为牢。

允许一切发生,这才是人世间最强大的力量 。

杨绛先生说:“一个人情绪稳定的背后,是实力,也是格局,简单事不争吵,复杂事不烦恼,发火时不讲话,生气时不决策。”

樱花树下站谁都美,当你是一个足够情绪稳定,人格完美的人。你就是樱花树,谁和你在一起谁就情绪平稳,谁就人格更热烈。

感恩结缘,愿有没有看到这段话的你,醒来都是笑靥如花,喜出心来。

📌关注我,一起读经典,悟人生,修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