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别被“狂草”骗了!王宠告诉你:真正的草书高手,玩的都是“内劲”

好,朋友们,咱们今天不来虚的,不聊那些玄而又玄的书法理论,就实实在在地盯着一件宝贝看——明代王宠的这件《草书诗帖轴》。我

好,朋友们,咱们今天不来虚的,不聊那些玄而又玄的书法理论,就实实在在地盯着一件宝贝看——明代王宠的这件《草书诗帖轴》。我敢说,只要你认真读完,哪怕你之前对书法一窍不通,也能立刻抓住欣赏这类作品的“命门”,以后再看到类似的,你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了。一、第一眼感觉:这不是那种“张牙舞爪”的草书很多人一提到草书,脑子里立马浮现出“龙飞凤舞”、“电闪雷鸣”的画面,觉得非得是那种笔墨喷张、让人心跳加速的才叫好。但王宠这件作品,你第一眼看去,可能会觉得有点“安静”,甚至有点“内向”。它不跟你吵,不跟你闹,就那么静静地立在那里,等你来细细品味。这种“静气”,正是王宠草书最了不起的地方之一。他不是靠速度和蛮力来制造视觉效果,而是用一种近乎克制和理性的态度在书写。你看他的线条,很少有那种一泻千里、不管不顾的长线条,更多的是短促而精准的笔画组合。这就好比一个内家拳高手,动作幅度不大,但每一招都蕴含着精纯的内劲。这种风格,在普遍追求气势的明代书坛,显得格外独特和珍贵。它不是表面的狂,而是骨子里的“韧”。二、笔法核心:“尖”与“圆”的智慧咱们再凑近点,看他的笔尖是怎么跳舞的。王宠的起笔特别有意思,他非常喜欢用“尖锋”入纸。什么意思呢?就是笔毫接触纸面时,不是那种“啪”一下按实了的方头,而是像鸟儿轻轻啄食,尖尖地、灵巧地一点,然后迅速调整笔锋行进。你仔细看帖中很多笔画的开端,都有一个细微而清晰的“尖儿”,这给线条注入了无限的灵巧感和轻盈感。但光有“尖”会显得单薄漂浮,王宠的厉害在于,他紧接着就能把线条“按”下去,让笔画的中段变得饱满、圆润。这就是书法里常说的“中锋行笔”,让笔尖在线条的中心行走,好像开车始终走在马路中间一样。这样写出来的线条,边缘是光洁的,质感是圆浑的,像拉面一样有弹性,我们称之为“立体感”。一个“尖”起笔,接一个“圆”厚的中段,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线条就显得既精神抖擞,又沉稳有力,一点儿都不虚浮。三、结构密码:“松”而不“散”的布局美学看完了笔画,我们把视线拉远一点,看整个字的结构。王宠的字,给人的另一个强烈感觉是“松”。这个“松”不是松散、松懈,而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疏朗”。你会发现,他字内部的笔画之间,留出了很多空白,不像有些书法家那样喜欢把笔画挤得密密麻麻。这种“留白”是极其高级的审美。它让字有了呼吸感,仿佛能透气。每一个空间都不是随意剩下的,而是经过精心计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像好朋友一样,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疏远,也不侵犯。这种结构处理,让他的草书在飞动之余,依然保持着一种冷静和理性,你看久了不会觉得累,反而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需要何等的控笔能力和空间布局意识啊!四、节奏掌控:在“连”与“断”之间游刃有余草书最容易让人误解的就是“快”,以为必须一笔到底、连绵不绝。王宠告诉你,不是这样的。他的草书,节奏感非常强,而这种节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断笔”来创造的。他并不是每个字、每个笔画都实打实地连在一起,而是大量地运用“笔断意连”的手法。就是说,表面上两个笔画是分开的,没连着,但你看它的笔势、走向,气韵是贯通在一起的,这叫“意连”。这种处理方式,就像音乐里的休止符,短暂的停顿,是为了酝酿下一个更精彩的乐章。它让整篇作品有了喘息,有了段落,避免了成为一滩毫无变化的墨疙瘩。你在欣赏时,可以试着去找找这些“断点”,感受一下笔势是如何在空中完成看不见的连接,这会让你对草书的“气韵生动”有全新的理解。五、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给书法爱好者的几点实在建议分析了这么多,最后落到一个实际的问题:我们临摹或者学习王宠,到底要学什么?首先,别再傻乎乎地追求“快”和“飘”了。王宠教会我们,草书的根基是“稳”和“准”。建议你一开始可以用比较慢的速度去临写,重点体会他每一个尖锋入纸的角度,以及如何把中段写圆厚。暂时先忘掉“气势”,先把每一个笔画的“质量”搞上去。其次,好好琢磨他的“空间分割”。自己写字时,有意识地在字内留出一些空白,感受一下“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之美。最后,就是学习他控制节奏的能力,大胆地“断”,再巧妙地“连”。记住,高级的演奏家,都极其擅长运用休止符。王宠的这件《草书诗帖轴》,就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最冷静的头脑,写出最富表情的草书的绝佳教材。别光看着激动,拿起笔,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