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清晨,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的旷野上,项目副经理站在指挥区内,目光紧盯着百米高空缓缓移动的巨型塔材。对讲机中不时传来各岗位清晰有力的汇报声:“吊车检查完毕!”“塔材准备就绪!”“高空人员已就位!”
这一天,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天津段首基铁塔顺利完成组立,标志着该工程天津段建设正式进入铁塔组立阶段。
重达198吨的钢管塔在两台巨型吊车协同作业下精准就位,标志着华北能源输送大动脉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01工程概况与战略意义
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的重点输电工程,也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该工程于2024年9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于2027年6月建成投运。
工程起点为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途经河北省燕山山脉和海河流域,终点为天津市滨海新区,新建双回线路长度达770公里,动态投资230亿元。
整个工程新建大同、怀来、承德、天津北四座变电站,并扩建天津南特高压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1800万千伏安。
工程建成后,将把晋北地区配套的600万千瓦新能源和400万千瓦火电送往京津冀负荷中心,每年可输送电量超过270亿千瓦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每年可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超过146亿千瓦时,替代燃煤消耗4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81万吨。
02天津段首基铁塔组立细节
本次完成的天津段首基铁塔位于津南区葛沽镇,属于工程第六标段(津5标)。该标段线路长度37千米,需新建铁塔72基,其中耐张塔30基,直线塔42基。
组立完成的首基铁塔全高119.3米,总重约198吨,堪称架设在天津南部地区的“钢铁巨人”。在组立过程中,现场采用2台分别为200吨和600吨的吊车协同作业,通过分段组立的方式,确保了这个近200吨重的庞然大物能够精准、安全地矗立起来。
为确保首基铁塔组立工作顺利推进,国网天津电力在施工前组织了详细现场勘查,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全程驻守现场,严格监督吊装作业、高空作业等关键工序。
03特高压技术与工程意义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与较低电压输电方式相比,特高压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节约土地资源的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输送功率约为500千伏输电线路的5倍;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的输电距离是500千伏线路的4倍,而线路损耗则只有500千伏线路的25%。
对于天津段工程而言,技术难点尤为突出。该线路需跨越津港高速、津晋高速、蓟港铁路等众多交通要道以及月牙河等众多河流,外协环境复杂。特别是首基铁塔组立过程中,高空作业和大型吊装协同作业风险高,对安全管控提出了极高要求。
大同—天津南特高压工程是华北地区“西电东送”的新通道,建成后将新增送电能力2100万千瓦,有效破解京津冀电力短缺困局,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该工程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据测算,工程每年可促进山西、河北地区800万千瓦光伏、风电外送消纳,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有力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特高压工程不仅带来清洁电力,还激发了投资拉动新动能。该工程涉及设备制造、勘测设计、建筑安装等单位上百家,提供就业岗位超1.8万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随着首基铁塔的矗立,天津送变电公司已率先进入组塔施工阶段。施工项目部将针对后续施工中的连续跨越等技术难点,合理统筹施工作业计划,全面加强现场安全管控措施,严守进度、严把安全、严控质量。
这项工程将推动华北能源优化配置从“输煤为主”向“输电为主”转变,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更稳定、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