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周鹿镇游玩时听说路边的独秀山有处县级文保的石刻,索性就前去参观。文书上所描述的是几个大字,在山脚下抬头望就能看见,可能是树林茂盛的原因没能看到字刻,同时在山上转一圈没看到字刻。字刻虽然找不到,但独秀山上的烈士纪念碑倒是让人印象深刻,75年前那马县龙口乡一场激烈的战斗,解放军包括民兵总计有39人牺牲,并且有很多来自松江、辽西、辽东、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等户籍地的战士。

山脚下看到文保碑,名字为周鹿独秀山摩崖石刻,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背面则详写摩崖石刻的内容,字刻为“一柱擎天”和“太和胜概”共两幅八个字。字刻相对较大,只不过两幅字刻都被山林盖住看不到,想看清字刻只能攀爬到崖璧底下才能看清。题字者是白山第十任土司王一璋,王一璋是题字,刻字的应该是花半斗米请的工匠。王一璋毕竟是白山巡检司的一把手,而且还有一定的文化,在古代称得上文人,文人固然不会做粗活,所以刻字只能请工匠了。

独秀山的小半山腰座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1951年三月份围剿龙口乡土匪而牺牲的烈士。1950年,广西全境解放,但还有很多国民党残余势力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看到某个乡镇兵力空虚就出兵占领。占领解放区乡镇或许不算麻烦,解放军重新夺回来就行,唯一头痛的是土匪神出鬼没,抢村民粮食,欺男霸女,袭击解放军征粮队,强杀地方农会干部无恶不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民党残余势力认为解放军主力都往北迁徙,广西境内的兵力相对空虚,正是夺取新政权的最佳时机,此时的土匪更加的猖狂。为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解放军决定派主力与地方民兵配合,将隐插在深山老林里的土匪消灭干净。

解放初期蜗居在那马县境内的土匪是由原民国政府那马县县长黄秉据带领的上千人,还有从永淳县逃到那马县的匪首梁泰嵩。围剿那马县土匪的是解放军长江部队六支队,以及那马县和隆山县民兵总队,经过半年多的剿匪战斗最终将黄秉据一伙土匪包围在那马县龙口乡的弄那山弄里。解放军与土匪的弄那战斗持续三天三夜,战斗异常的激烈。土匪更是顽强抵抗,直到最后被挤进山洞里,解放军利用绳索吊炸药包到洞内轰炸,土匪死伤惨重才结束战斗。弄那战斗解放军战士连同民兵共牺牲39人,都集体埋葬在独秀山脚下。

弄那战斗牺牲的民兵居多,而大部分都是那马县,籍贯最多的是永州乡。毕竟是解放自家地盘,本地烈士众多无可厚非,但还有很多外省籍的解放军战士将生命永远的留在这片土地上,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付出生命。
牺牲在弄那战斗的外省籍解放军战士有辽西北镇的王飞,26岁、班长,辽北昌图的刘兴武,27岁。松江木澜的刘长胜,23岁,张起,21岁、松江乎澜高庆癸,21岁、松江延寿的修永山,24岁。湖北黄坑闻东安,32岁,湖北监利伍鹤林23岁。湖南衡阳萧启宽,26岁,湖南黄柏潘少华,24岁,湖南永兴刘斌,20岁、湖南岑陵徐宣,23岁。云南江川周国安,25岁。安徽怀宁陈家庚,24岁。热河绥中王树林,24岁。江西云乡方振生,27岁。贵州赤水段华香,21岁。浙江玉环林达林,20岁。福建洲湾徐永清,27岁。
外省籍解放军战士牺牲在广西那马县的龙口乡弄那战斗,以当时的联系方式,或许很多烈士家属都没接到烈士通知书和烈士证书。更有可能很多烈士家属和后人都不知道有烈士长眠于此,或许能够慰藉的就是清明节的时候来独秀山烈士纪念碑拜山了、茶后文,谢谢拜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