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7月23日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国网约车分会”发布致歉声明,称此前转载的“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信息因未经核实造成误导。

此前7月22日,“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多家媒体援引的正是该协会网约车分会的相关信息,称此规定自7月20日起实施。不过随后,多家媒体删除了相关报道,该协会网约车分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也已查询不到相关内容。
对此,该协会网约车分会回应表示:“这是我们编辑在整理每日资讯时,从自媒体及司机处了解到的信息,但由于消息来源未核实、核实环节存在问题,相关网页链接已下架。”
针对此乌龙事件,多家官方媒体转发了致歉声明,避免舆论跑偏。



作为兼具服务属性与半官方色彩的行业协会新媒体,网约车分会本应比普通自媒体承担更高的审慎义务,但其此次事件至少暴露出三方面问题:
• 角色定位模糊。若能明确自身需输出专业权威内容的定位,这类失误大概率可避免。
• 内部审核机制形同虚设。编辑未对信息真实性进行核查,直接导致误导性内容扩散。
• 致歉回应缺乏实质性改进举措。除“加强审核”外,更应配套具体措施,如建立多人校对机制,落实采编、复核、发布全流程责任制。
此事对其他同类型自媒体在内容选题与发布环节,也敲响了警钟。
针对由网约车分会疏于核实而导致乌龙事件,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