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华为出手就意味着“爆款”。问界、智界一路高歌猛进,让人们相信——只要有华为加持,销量就不会差。但到了2025年,故事的节奏似乎变了。

华为与上汽联合打造的尚界H5,在预售阶段高光登场——订单突破16万、上市1小时大定破万。然而,当热度退去,销量的“真相”显得有些冷清。官方数据显示,尚界H5于9月23日正式上市,上市不到10天售出1901辆。即便整个9月刚开卖,这个数字也不算太差,但和“爆款”预期相比,落差实在太大。更现实的是,进入10月后,周销量从500台掉到300台,热度明显降温。
从“16万订单”到“1901辆”,热搜没能变成热销尚界H5并不是一台产品力薄弱的车。它搭载了华为最新的乾崑智驾ADS 4.0系统,支持城区智能领航;车内配备鸿蒙座舱,智能体验依旧是华为那一套熟悉的高标准;再加上1360km超长续航和15.98万元的起售价,纸面实力确实惊人。按理说,这样的配置组合,在中端市场完全具备搅局的潜质。
然而,现实告诉我们:有华为不等于稳赢。
“爆款公式”这次没能延续。资本市场第一个给出反馈:自9月23日H5上市后,上汽集团股价一路下跌。投资者用脚投票,市场的态度十分明确——不认可。

为什么卖不动?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遇见了比亚迪。
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15~20万元区间已经成为比亚迪的“核心战场”。秦、海豹、驱逐舰05、宋L、宋PLUS……几乎覆盖了从家用到运动,从轿车到SUV的所有需求场景。而且在用户心智中,比亚迪已经形成了“这个价位最稳的选择”的印象。尤其是驱逐舰05和秦L DM-i,它们的实际落地价都在13~16万之间,能耗更低、保值率更高、售后网络更完善——这才是尚界H5真正的“对手”。

从定价逻辑看,尚界H5起价15.98万元看似“打穿底线”,但要体验最强智驾系统,就得加钱上Max版(17.98万元)+1.2万元智驾包,总价来到19.18万元。而在这个价位段,用户完全可以买到一辆配置更高的比亚迪宋L DM-i,甚至能摸到理想L6、深蓝S7的低配版本。华为虽然在智能化上领先,但用户越来越理性——“我不是为了智驾买车,而是为了生活。”
智能不再是唯一卖点过去两年,华为凭借问界M7、智界S7树立了“智能天花板”的形象。但现在,这个卖点已经不稀奇了。理想的NOA能自动上下匝道,小鹏的智驾覆盖全国,连比亚迪都推出了“天神之眼”高阶智驾。智能化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标准配置。

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反而更关注性价比、品牌认同、补能便利性这些“日常问题”。可惜的是,尚界H5在这些方面都不够突出:
品牌认同感弱——它既不像问界那样高端,也不像比亚迪那样大众;
补能体系尚不完善——华为换电网络仍在布局中;
定位模糊——既想做智能先锋,又想做家用省油车,结果两头都不讨好。

华为的标签在汽车圈已经成为一种“流量保证”,但流量终究要转化为销量。尚界H5的遇冷,不是因为车不行,而是因为市场不再盲目崇拜华为。在新能源车的下半场,用户更看重长期体验和品牌沉淀,而不仅仅是一块屏幕、一套智驾。
也许这一次,华为需要反思的不是“为什么卖不动”,而是如何在比亚迪的地盘上重新定义性价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