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国宴厅的80万颗珠子,看上海对人民大会堂的贡献,彰显出精明

引言1958年人民大会堂动工的时候,可以说是动用了全国的力量,来支援这项伟大的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北京对大会堂的贡献无疑
引言

1958年人民大会堂动工的时候,可以说是动用了全国的力量,来支援这项伟大的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北京对大会堂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作为北京的姊妹城市,上海在大会堂建成之后的修缮和改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无疑也是最大的。

这篇文章,我们就从上海对大会堂国宴厅的升级改造,来看看这座城市对大会堂的贡献。本文来自“贱议你读史”首发于头条号,禁止其他平台和作者转发和洗稿,谢谢合作!

投入使用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升级改造

在正式开讲之前,我们先明确两个问题,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具体阐述。

第一个问题:

本文当中提到的国宴厅,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真正的国宴厅,而是叫做西大厅。当时建造的时候,西大厅的功能并不是用作举办国宴的场所,而是作为宾客们休息的偏厅。在70年代的时候,咱们对外的交往日益频繁,而当时国际外交的潮流是以简朴为主。而人民大会堂里面的国宴厅,也就是大宴会厅,是可以举行上百桌盛大宴会的地方。

为了遵循当时崇尚简朴的国际外交接待礼仪,咱们也一改往昔大办国宴的外交礼仪,因此,像以前在大宴会厅举办上百桌宴会的场景,几乎就没有了。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国宴举办的场地就搬到了西大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西大厅也就被人们称之为国宴厅,也是实至名归了。

第二个问题:

大会堂有着众多的厅室,其中各地方的省厅,自然是由各省市自己负责修缮和改造,而大会堂其他公用部分和重要的厅室,譬如万人大礼堂,迎宾厅等厅室,如果需要修缮和改造的时候,那自然是要找一个很有实力的省来承办。

上海,自然是有这个能力的,因为不仅有经济实力,也有人才实力。明确了这两个问题,咱们就接着展开来讲。

西大厅在建设的过程中,其功能并不是举办国宴的场地,因此,在这个厅是成为国宴厅之后,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比较尖锐了。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西大厅的整体构造不上档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大厅是一个狭长的结构,整个大厅长和宽之间的比例,甚至达到了3比1。你说说,这种狭长的结构,给人的感觉就是和“富丽堂皇”、“金碧辉煌”这些形容词完全不沾边的。

国宴厅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那是接待重要外宾的地方,也是彰显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地方,因此,国宴厅必须要具备大气上档次、富丽堂皇这些最基本的要求,狭长的结构是根本做不到这些的。除此之外,西大厅的其他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当时在建造的时候,压根也没想到这个厅室,最后会演变成举办国宴的地方,因此,在一些细节的设计和建造上,就暴露出了弊端。

譬如说,西大厅的屋顶是木制的,在强度上肯定是不够的,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的话,那后果就真的让人后怕。再来说说一些具体上的设计,也是比较过时的,譬如说墙面是灰色的,影响美观;而且那种石膏纹花饰,看起来也不太美观,总给人一种浓厚的年代感。

至于像通风管道、消防报警系统等等,都是需要改造或者是增添的项目。一言以蔽之,国宴厅的改造和布局,不仅仅只是涉及到整体的一个结构调整,在细节上也罗列出了林林总总的一大堆问题。

因此,国宴厅的改造,也是自大会堂投入使用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工程了。

80万颗珠子,彰显上海的精明

这次升级改造,对于西大厅来说也是重要的一次华丽转身,西大厅能否真正的承担起举办国宴的功能?能否真正转变成国宴厅?就看这一次升级改造了。

为了不束缚上海人的思路和手脚,当时只是给出了大方向的一个改造建议,主要设计这么两个方面:

第一:改造之后,要有一个大的宴会厅,两个休息偏厅和一个现代化厨房。

第二:厅室里面的主要设备要保证30年不落后、不更换、不出现大问题,而且在一些具体的布置和设计上,既要保持时代感,也要彰显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1993年的年初,针对国宴厅的改造重任,正式交给了上海市来完成,要求必须在1994年的9月1号之前完成整项工程。

但是呢,给到的施工时间实际上只有五个月而已,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前期的工作就很复杂,也很漫长,就说图纸的设计,也是经过了层层讨论,在反复的推翻当中,这才好不容易确定了下来。而这时候已经来到了1994年的三月份,各方面的前期工作,虽说已经准备妥当了,但也还不能开始施工,因为这一年的4月和5月,已经确定了要在国宴厅举行外事活动,这是板上钉钉的安排,没法进行调整。因此,还要等到活动结束之后,才能开始正式动工。

所以呢,留给上海的工期其实很紧迫,只有五个月的时间。

当时,负责土木施工的任务是由上海的建工集团来完成,他们曾经就改造和装修过大会堂的上海厅,因此也是很熟悉的。

1994年的5月6号,这一天,120个工人从上海来到北京,来到大会堂的西大厅,正式拉开了国宴厅改造项目的大幕。

这次针对国宴厅的改造工程,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咱们就从冰山一角去了解上海人的精明和智慧,这冰山一角就是国营厅顶部的那三个巨型吊灯。

这三个巨型吊灯上面,有80万多颗玻璃珠子作为装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珠子有的要么崩裂,有的要么直接和挂钩脱落,掉到了地上。这个问题必须得解决,不然的话,外宾要是吃着国宴的时候,从顶上掉落的珠子砸进人家的碗里,那是很没有面子,有失国格的重大失礼行为。

这些珠子是全部需要替换的,为了一次到位,不少人就提出直接全部采用进口得玻璃珠子,但是呢,上海人盘算以后发现,这笔买卖很不划算。当时一颗进口的玻璃珠子最低也得要四块钱,哪怕是大批量采购,磨破嘴皮子,也很难给你降到三块钱,就以四块钱来算的话,这80万颗珠子全部替换下来,就得需要支出至少300万的费用!

那么,国产的玻璃珠子价格是多少呢?便宜了很多,一颗只需要一块钱,整整80万颗,这笔费用直接节省了上百万!于是乎,就有人提议,咱们上海不是有专门生产这种玻璃珠子的厂家嘛,干脆直接从上海本地采购得了。

但是呢,也有人担心这国产的玻璃珠子能不能过关?于是乎,技术人员从吊灯上取下那些崩裂的玻璃珠子,目的就是想看看,这些玻璃珠子是不是上海本地生产的,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在本地产采购了。

经过一番检查之后,原来这些珠子并不是上海本地生产的,于是乎,大家伙也就安心了。

上海佳明灯饰厂,这个厂在当时的上海实力那是杠杠的,也就只有这个厂生产出的玻璃珠子符合要求。因此,80万颗玻璃珠子都是从这个厂里采购的,仅这一项改造,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也传达给外界一个信息:谁说国产货不行?国产货也能扛打!

结束语

1994年9月1号,这天的下午两点,整个国宴厅的改造装修验收会,将在崭新的国宴厅里进行。

而在头天晚上,工人们还在连夜安装调试大厅里的三盏巨型吊灯,那80多万颗珠子都是人工一颗一颗的安装上去的,经过连夜的最后工作,顺利完成了最后的收尾工作。当验收会举行的时候,那头顶的灯光,在经过80万颗玻璃珠子的折射之下,散发出金碧辉煌的光彩,在这辉煌的背后,彰显的是上海人勤劳的汗水,也闪耀着他们的精明和智慧。

本文来自“贱议你读史”首发于头条号,禁止其他平台和作者转发和洗稿,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