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三国最荒诞闹剧:太后皇帝齐上阵,司马昭真没辙了?

(本文纯属虚构,戏说三国,博大家一乐)要说三国后期最让人啼笑皆非的名场面,非“曹髦郭太后组队御驾亲征”莫属。你想啊,皇帝

(本文纯属虚构,戏说三国,博大家一乐)

要说三国后期最让人啼笑皆非的名场面,非“曹髦郭太后组队御驾亲征”莫属。

你想啊,皇帝本该坐镇朝堂,太后该安居后宫,结果俩人挎着兵器跟着大军出发,活像赶庙会的百姓,这波操作直接把曹魏的脸面摔得稀碎。

但你要是真以为这是司马昭被逼到绝路,那可就中了老狐狸的圈套。

这事得从甘露二年说起,淮南诸葛诞举十万大军造反,还勾搭上了东吴,声势闹得震天响。

按说平叛这事儿,司马昭自己带兵去就行,可他偏要上个奏折,说什么“昔年汉高祖亲征黥布,光武帝西伐隗嚣,先帝也常亲征扬威”,硬是把年仅十六岁的曹髦和郭太后架上了战车。

曹髦心里能乐意吗?

他打小就被司马昭当傀儡,朝堂上到处都是司马家的眼线,连宫里的内侍提个“马”字都要被掌嘴,说白了怕的不是马,是“司马”俩字。

可司马昭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他一个无权无势的皇帝,敢说半个不字?

于是乎,史上最奇葩的亲征队伍出发了:

司马昭率二十六万大军开路,中间跟着皇帝的步辇和太后的凤驾,后面跟着一群心惊胆战的文官。

说是亲征,曹髦和郭太后连战场边都没挨着,直接被司马昭安排在项县城里“休养”,美其名曰“坐镇后方”。

其实司马昭心里的小算盘打得精:

把皇帝太后攥在手里,一来不怕京城有人趁机作乱,二来对外能喊出“奉天子讨逆”的口号,三来还能堵上天下人的嘴。

你看,我这是带着皇帝平叛,多忠心啊!

有人说这是曹髦的反抗,可这反抗实在太憋屈。

他手里连像样的卫兵都没有,亲征路上想发个号令都没人听,纯属司马昭手里的提线木偶。

后来曹髦实在忍不了,带着三百侍卫真要去砍司马昭,结果还没走出宫门,就被贾充的人拦了下来。

那时候他才明白,司马昭带他亲征不是没辙,而是把他拿捏得死死的。

所谓的“御驾亲征”,不过是司马昭演给天下人看的一出戏,主角是他自己,皇帝和太后只是道具。

更讽刺的是,这场闹剧的结局早就注定。

诸葛诞被灭后,司马昭权势更盛,后来曹髦拔剑讨逆,最终被成济一戟刺死,年仅二十岁。

而当初跟着“亲征”的郭太后,之后还得出面下诏书,说曹髦“不孝”,帮司马昭掩盖弑君的罪名。

这波操作下来,司马昭既除了心腹大患,又没落下篡逆的恶名,反而成了“平定叛乱、稳定朝局”的功臣。

回头再看这场“太后皇帝齐亲征”的闹剧,其实是曹魏王朝的一场集体悲剧。

曹髦有血性,却没实力,想反抗却只能沦为棋子;郭太后看似尊贵,实则身不由己;司马昭则把权术玩到了极致,用一场荒诞的亲征,一步步夯实了篡魏的根基。

《三国演义》里写这段的时候,没多少刀光剑影,却比战场厮杀更让人寒心。

当皇权沦为权臣的道具,当亲征变成一场政治表演,这个王朝的覆灭,早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