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千年女尸辛追:生前极奢靡,出土后曾被解剖,最贵重陪葬品已被盗

两千多年前,她是长沙国的贵妇;两千多年后,她成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女尸”。没错,说的就是辛追夫人。她的棺椁打开那一刻,考古

两千多年前,她是长沙国的贵妇;两千多年后,她成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女尸”。没错,说的就是辛追夫人。

她的棺椁打开那一刻,考古队员全都愣住——皮肤还弹性十足,血管都清晰可见。

她生前富得离谱,出土后尸身被解剖研究,最贵重的陪葬品却神秘消失。为什么她的尸体能保存得这么完好?那件“最贵重陪葬品”又是什么呢?

丞相夫人的奢华人生

公元前186年,辛追离世的时候刚满50岁。

她的丈夫利苍是西汉长沙国的丞相,因为打仗立了功被封了侯。有这样的身份,辛追自然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她每天吃的东西都很讲究。墓里出土的竹简记录了她生前的饮食清单,光是肉类就有牛肉、羊肉、猪肉、狗肉、鹿肉、兔肉、鸡肉好几种。

蔬菜水果更是应有尽有,冬瓜、黄瓜、芥菜、藕、梨子、梅子、杨梅。考古人员在她的胃里还发现了138颗半甜瓜籽,说明她临终前不久刚吃过香瓜。

她用的东西都是当时最好的。光是化妆品就有好几种,涂脸的、描眉的、抹手的,样样齐全。

梳头用的篦子、刷子,照镜子用的铜镜,装东西用的小盒子,全是精工细作的漆器。

她的衣服更是多得数不清,绢、纱、罗、锦各种面料,颜色也是五花八门。

辛追的身体状况其实不太好。解剖发现她患有多种疾病:胆结石、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增生。她的脊椎和膝关节都有问题,走路估计都费劲。

这些病跟她长期吃得太好、运动太少有很大关系。她右臂上还有一处骨折的痕迹,应该是生前摔倒过。

医学专家推测,她是因为吃了大量甜瓜,导致胆结石发作,引发了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

这么一看,这位贵妇人的死法还挺意外。吃个水果就没命了,古代的医疗条件确实没法跟现代比。

汉代的贵族都流行厚葬。辛追的墓修得相当豪华,有四层棺椁套在一起。最里面那层黑漆棺上画着各种神仙怪兽,外面三层都是朱红色的。

她的尸体被20层丝绸衣物层层包裹,整个棺材就像个密封罐头。这种厚葬风气导致汉朝的墓几乎都被盗了,史书上说"十室九空",一点不夸张。

一座未被盗掘的千年古墓

1971年底,长沙市东郊五里牌的马王堆附近,366医院准备建设地下医院。工人们挖着挖着,发现地下有个大土包。

当地人一直传说这个土包是"马王堆",有人说是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的墓,也有人说是明朝吉王的墓。

1972年初,工地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打钻的时候,地下突然冒出一股磷火,把工人们吓了一跳。

钻杆拔出来后,带上来一些红色的液体和白色的泥土,闻起来有股怪味。这个情况很快引起了重视。

湖南省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赶到现场。他们判断这下面肯定有座古墓,而且保存状况很特别。1972年4月,正式开始发掘一号墓。

墓坑挖得很深,足有16米。墓室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白膏泥,这种泥巴细腻黏稠,把整个墓室封得严严实实。

白膏泥下面是木炭,足有半米厚。这两层东西形成了密封层,把外面的空气和水分完全隔绝了。

5月21日,棺椁打开了。里面泡着一具完整的女尸,浸在红褐色的液体里。这液体后来化验出来,含有朱砂和多种中草药成分。

女尸的皮肤还有弹性,按下去会反弹。关节能活动,手指和脚趾都能弯曲。头发还在,眉毛也还能看清楚。

这个发现立刻震动了全国。一具两千多年前的尸体,竟然保存得跟刚死没多久一样。

专家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全世界的考古史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完好的古代尸体。

但这时候还不知道墓主人是谁。继续发掘二号墓和三号墓,出土了印章和竹简文书。

印章上刻着"利苍""长沙丞相""轪侯之印"等字样。竹简上记载着墓主人的名字和生平。

综合这些信息,专家们确认了:一号墓的女尸是辛追,二号墓是她丈夫利苍,三号墓是他们的儿子。

辛追墓没有被盗过,这是最难得的。汉代墓葬十有八九都被盗墓贼光顾过,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马王堆一号墓埋得深,封得严,外面又看不出什么特别的痕迹,盗墓贼可能觉得这里没什么油水,就放过了。

周总理下令:必须解剖研究

辛追的尸体出土后,怎么处理成了难题。

有人主张保存起来不要动,有人觉得应该解剖研究。这么珍贵的标本,全世界独一份,到底该怎么办?

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个消息后,专门作了批示。

他说:这具古尸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应该组织专家进行解剖研究,同时要做好保护工作。有了总理的指示,工作组立刻成立了。

1972年夏天,解剖工作正式开始。湖南医学院牵头,组织了一个包括病理学、解剖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团队。

解剖在湖南省博物馆进行,条件很简陋,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就在库房里临时搭了个台子。

解剖发现,辛追的内脏器官都还在,而且保存完好。心脏、肺、肝、胃、肠子,样样齐全。

这在考古史上简直是奇迹。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取出各个器官,逐一检查、拍照、化验。

她的血管里还能看到血液凝块。骨髓腔里还有骨髓。大脑虽然已经萎缩,但脑膜还在。这些发现让医学专家们兴奋不已。

要知道,平时他们研究的古代遗骸,能看到一点骨骼就不错了,像这样软组织都保存下来的,从来没见过。

通过解剖,专家们弄清了辛追的死因。

她患有严重的胆结石,胆囊里有138颗结石,最大的一颗有蚕豆那么大。她的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血管堵得很厉害。

加上她的食道、胃里还有138颗半甜瓜籽,说明她死前刚吃了不少甜瓜。

甜瓜刺激胆囊收缩,胆结石堵住了胆管,引发了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最终诱发了心肌梗塞。

辛追身高154厘米,体重34.3公斤。从骨骼发育情况看,她死的时候大概50岁左右。

可能是当时的米面加工技术不行,再有钱也吃不到特别精细的粮食。她的牙齿磨损得很厉害,说明她吃过不少粗糙的食物,这跟她贵族身份倒是有点矛盾。

尸体为什么能保存这么好?专家们研究了很久。

首先是密封做得好,白膏泥和木炭把墓室封得严严实实,基本上是个真空环境。

二是棺液起了防腐作用,里面的朱砂和中药都有杀菌消毒的效果。

三是尸体本身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汞、铅、锡的含量都超标,这些东西也能抑制细菌生长。四是埋得深,地下温度稳定,不受地面气候变化影响。

解剖结束后,专家们用福尔马林把辛追的尸体泡了起来,放在特制的玻璃棺里保存。

现在她静静地躺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来看这位两千年前的贵妇人。

那件最珍贵的陪葬品去哪了

辛追墓里出土的陪葬品,数量多得吓人,一共有上千件。

光是漆器就有184件,丝织品有上百件,竹简、木俑、乐器、兵器、食物、药材,应有尽有。这些东西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很多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最让人惊艳的是那件“素纱单衣”。这件衣服薄得像蝉翼,轻得像云雾,整件衣服连袖子带下摆,长128厘米,重量只有49克。

放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对着光看几乎透明。

这种织造技术在今天都很难复制,更别说两千多年前了。素纱单衣现在是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就放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

漆器也很精美。有个叫"双层九子奁"的化妆盒,分上下两层,每层都有小格子,可以放不同的化妆品。

盒子外面画着精致的花纹,漆面光亮如新。还有一套耳杯,上面写着"君幸食"三个字,意思是"请您用餐"。

这套杯子做工精细,杯口薄得像纸,拿在手里轻飘飘的。

食物也保存了不少。陶器罐子里装着粮食、肉类、水果。有些肉类还能看出是什么部位,鸡腿、鸭腿、猪肋排,看起来就像刚从厨房拿出来的。

水果里有梅子、梨子、杨梅,虽然颜色变黑了,但形状还能看出来。这些食物为研究汉代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

医书也很重要。墓里出土了好几卷帛书,上面记载着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

还有一些养生方面的内容,讲怎么锻炼身体、怎么调理饮食。这些医书的内容比《黄帝内经》还要早,对研究中医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那么,说的"最贵重陪葬品已被盗",到底是哪件东西呢?

其实这里有个误区。马王堆一号墓是完整的,没有被盗过。墓里的东西都在,没有丢失。

说"最贵重陪葬品已被盗",可能是指别的墓葬,或者是传说中应该有但实际上没找到的东西。

还有一种说法是关于二号墓的。

二号墓是利苍的墓,比一号墓早发掘一点。二号墓在历史上被盗过,墓顶有盗洞,很多东西都被盗墓贼拿走了。

专家们只在墓底找到一些残破的漆器和少量竹简。二号墓里原本应该有更多珍贵的陪葬品,但都让盗墓贼搬空了。

从这个角度说,"最贵重陪葬品已被盗"指的可能是利苍墓里的东西。

三号墓是辛追儿子的墓,也没有被盗过。

墓里出土了大量帛书、竹简,记载着天文、历法、军事、医学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献的学术价值极高,对研究汉代的科技文化水平意义重大。

马王堆汉墓群总共发掘了三座墓,出土文物超过3000件。这些文物现在大部分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一小部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辛追墓葬出土的丝织品、漆器、医书、食物,每一样都让现代人惊叹。

生前她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她的身体被解剖研究,为医学和考古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信息来源:

1. 《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1973年

2.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湖南医学院主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

3. 湖南省博物馆官方资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览说明

4.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