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晋商大院里的世界眼光”|运城李家大院旅游攻略:解码晋南巨贾的“家国密码”与建筑传奇

“这面砖雕上刻着‘渔樵耕读’,那面竟有‘希腊神话’!”11月初,来自西安的建筑系学生小琳举着相机在李家大院穿梭,镜头里,

“这面砖雕上刻着‘渔樵耕读’,那面竟有‘希腊神话’!”11月初,来自西安的建筑系学生小琳举着相机在李家大院穿梭,镜头里,一组中西合璧的砖雕让她惊叹——左边是传统农耕场景,右边是雅典娜持矛而立,两种文明在青砖上“对话”。

作为“晋商三蒂莲”之一(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列),李家大院或许少了些“皇家气象”,却以“晋南首富的百年宅邸”“中西合璧的建筑孤本”“慈善世家的活态样本”惊艳世人。这座由万荣晋商李道行耗时24年(1898-1922)建成的大院,既保留了晋南民居的厚重,又融入了欧洲巴洛克、哥特式元素,更藏着“富而不奢、贵而向善”的家风传奇。今年前10月,李家大院游客量同比增长58%,其中30%为专程探访“建筑美学”与“晋商文化”的深度游爱好者。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为您解锁这座“藏在黄河边的世界客厅”。

从“耕读传家”到“汇通天下”:李家的百年兴衰密码

李家大院的故事,始于一句“穷则变,变则通”。

“李氏先祖明初从陕西迁至万荣,世代务农。”万荣县文旅局文博研究员李向前介绍,“到清末,李道行(字子用)这一代,家族迎来转折——16岁中秀才,却不甘‘耕读’,19岁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专攻商科,后赴英国、德国考察工业,成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晋商之一。”

学成归国后,李道行在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开设粮行、药铺、钱庄,更将生意做到俄罗斯、蒙古。“最鼎盛时,李家有商号108座,资产超千万两白银,是晋南‘粮茶大王’。”李向前指向大院门楣上“孝友传家”的匾额,“但李家发家秘诀不在‘赚快钱’,而在‘重信义、兴公益’——李道行规定‘商号账目日清月结’‘遇灾荒减价售粮’,一生捐建学校17所、修桥铺路30余处。”

“小时候听爷爷讲,太爷爷(李道行)在英国买了座钟表,拆了研究,回来仿造出水力磨坊。”75岁的李家后人李大爷坐在“同德堂”门槛上回忆,“大院里的玻璃花窗、罗马柱,都是他从欧洲带回图纸建的——他说‘咱既要守老理儿,也得看新世界’。”

核心体验:从“看房子”到“品文化”,读懂大院的“双面美学”

李家大院的魅力,在于它把“传统的根”与“世界的魂”揉进了砖瓦木石。以下五大玩法,带您深度感知“大院里的中国与世界”。1. 主院:中西合璧的“建筑博物馆”

“这是大院的‘颜值担当’!”穿过“敦本堂”门楼,主院赫然在目——三进四合院布局,青砖灰瓦间却点缀着罗马柱、拱券门、玻璃花窗。“主院由李道行亲自设计,正房‘中和堂’是中式传统,厢房却用了巴洛克风格的卷草纹装饰,连台阶都是‘中西混搭’——前半段青石板,后半段水磨砖。”讲解员小吴说。最绝的是“百寿照壁”:直径3米的砖雕照壁上,100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环绕中心“福”字,其中几个“寿”字竟融入了阿拉伯数字“100”和英文“LONGEVITY”(长寿)。“这是李道行给母亲的寿礼,既有中国传统‘百寿’寓意,又暗含‘中西同庆’的心意。”小吴解释。

2. 后罩楼:藏着“慈善基因”的“活档案”

“这里曾是李家的‘公益指挥部’。”后罩楼内,陈列着李道行历年捐资的账册、碑刻、感谢信——清光绪三十年的《河东义赈记》碑刻记载,他为河南饥荒捐粮10万石;民国五年的《万泉县立女校碑》记录,他捐银5000两建山西第一所女子学堂。

楼内还保存着李道行的“慈善手札”:“经商之道,在利国利民;为富之道,在泽被桑梓。”李向前说,“李家后代至今遵循这条祖训,2008年汶川地震,李氏宗亲会捐资300万元,去年河南暴雨,又捐了500万元物资。”

3. 祠堂与花园:家风与雅趣的“双面镜”

李氏祠堂:供奉着李家历代先祖,墙上挂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家训。“每月初一,李氏后人仍来此祭祖,诵读家训。”守祠人王奶奶说,“去年有位从美国回来的李姓华人,跪在祖先牌位前哭着说‘终于找到根了’。”

叠翠园:大院唯一的园林景观,曲径通幽处藏着“听雨轩”“望月楼”。“这里是李道行与夫人喝茶论道的场所,轩内挂着他留学时的照片,还有夫人用英文写的日记残页。”小吴笑言,“中西文化在此交融,连风里都带着浪漫。”

4. 非遗体验:老手艺里的“晋南温度”

木版年画印制:李家大院与万荣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合作,游客可亲手印制“福”“寿”年画(费用38元/人,作品可带走);

晋南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教剪“连年有余”“花开富贵”,材料包20元/套,成品可现场塑封;

古宅夜话:节假日19:30-21:00,演员穿晋商服饰演绎李家故事,配合皮影戏《李道行留学记》(需购夜场票25元)。5. 隐藏玩法:寻“建筑密码”与“家族往事”

数“吉祥符号”:大院有砖雕、木雕、石雕3000余处,藏着“梅兰竹菊”“松鹤延年”“麒麟送子”等200多种吉祥图案,适合摄影爱好者“扫街”;

看“女性空间”:不同于传统大院“女子居后”,李家后罩楼设有“小姐书斋”,陈列着当年小姐们的刺绣、诗词稿,反映晋南女性“才德兼备”的教育观;

尝“家宴味道”:大院旁的“李家小馆”还原了李道行家宴菜单,推荐“万泉豆腐”“黄河鲤鱼”“枣泥酥”,人均50元,吃的是“老味道”。

实用攻略:如何深度打卡“世界客厅”?基础信息

地址:运城市万荣县阎景村(距运城市区40公里,与李家大院相邻的“孤峰山”可顺路游览);

开放时间:8:00-18:00(17:30停止入场,全年无休);

门票:60元/人(含讲解器租赁、非遗体验区入场券);

优惠:学生、60-69岁老人半价(30元);70岁以上、军人、残疾人免票;

导览服务:

免费:微信公众号“李家大院”提供语音导览,入口可领纸质《李家史话》手册;

付费:“建筑美学深度游”(含专家讲解中西合璧特色,120元/场,10人内)。

交通指南

自驾:导航“李家大院”,景区有免费停车场(车位200个,节假日需排队15分钟);

公交:运城市区乘坐“万荣旅游专线”至“李家大院站”下车即达;

高铁/飞机:

高铁至“运城北站”:乘出租车约50分钟(车费80元);

飞机至“运城张孝机场”:乘机场大巴至“运城汽车站”,转乘旅游专线(约1小时)。

一日精华路线(适合文化/建筑游)

上午(9:00-12:00):

入口→主院(看中西合璧建筑,重点拍砖雕、罗马柱)→叠翠园(拍园林小景)→祠堂(读家训、听故事)。

中午(12:00-13:30):

在“李家小馆”用餐(尝万泉豆腐、黄河鲤鱼,人均50元)。

下午(13:30-16:30):

后罩楼(看慈善档案、听家风讲座)→非遗工坊(木版年画/剪纸体验)→百寿照壁(拍创意打卡照)。

傍晚(16:30-17:30):

登“望月楼”俯瞰大院全景(夕阳为青砖镀金,是摄影最佳时机)→出口买“李家文创”(如“百寿”书签、“中西合璧”冰箱贴)。

注意事项

主院部分房间为木质结构,禁止吸烟,拍照勿用闪光灯;

祠堂内为祭祀场所,请保持庄重,勿大声喧哗;

非遗体验需提前1天在公众号预约(节假日名额紧张);

周边有“孤峰山”(距大院10分钟车程),可登山俯瞰黄河,建议穿舒适运动鞋。

游客故事:在这里,找到“回家的感觉”

“我是李家的第23代后人!”48岁的深圳商人李先生眼眶泛红,“从小听父亲讲老家的大院,今天终于站在这里——看这砖雕、这门楼,和父亲描述的一模一样。更没想到,祠堂里还挂着我的名字,原来家族从未忘记我。”

“我们是西安美院的!”三位学生支着画架,“李家大院的‘中西合璧’太有研究价值了——罗马柱的比例、砖雕的技法,都是论文的好素材。”

“带孩子来学家风!”郑州的刘女士指着“孝友传家”匾额说,“以前总跟他说‘要善良’,现在他看了李家捐粮、建学校的故

事,自己说‘以后也要当好人’。”结语:李家大院,是一面镜,更是一部“家国启示录”

从清末的留学少年,到民国的慈善巨贾,再到今天的文化地标,李家大院用百年光阴证明:真正的财富,不在银行账户,而在传续的家风里;真正的成功,不在生意的大小,而在对他人的善意中。

正如李向前研究员所说:“李家大院的价值,不在雕梁画栋的华丽,而在‘富而思源、贵而向善’的精神——它是晋商留给我们的‘家国密码’,更是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生动注脚。”

这个周末,不妨走进李家大院。在砖雕前触摸中西文化的碰撞,在祠堂里聆听家训的回响,在非遗工坊体验老手艺的温度,你会发现:所谓“大院”,不过是一座用砖石写就的“家书”,藏着中国人最朴素的智慧——赚钱重要,但更要学会如何“好好生活,好好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