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晋北秋阳正好,雁门关的风裹着黄土高原的苍劲,掠过忻定盆地的青纱帐,最终停在古城南城门楼的飞檐上。朱漆城门“晋北锁钥”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灼灼生辉,穿城而过的秀容河泛着波光,两岸青砖灰瓦的民居里,飘来莜面栲栳栳的麦香、八音会唢呐的欢腾。这里是有着1800年建城史的忻州古城——曾与太原、平遥齐名的“晋北雄镇”,如今正以“活态古城”之姿,成为山西文旅新晋“顶流”。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这里单日接待游客突破3.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80%,“逛忻州古城,品晋北烟火”正成为华北深度游的热门选择。
“三关总要”的千年底气:从军事重镇到商贸枢纽的岁月长卷忻州古城的厚重,始于其“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战略地位。据《忻州志》记载,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初为新兴郡治所;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扩建为州城,明清时达到鼎盛,成为“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关)总要”的后勤枢纽与晋北商贸中心。
“忻州古城的独特,在于它‘军镇底色+市井烟火’的双重基因。”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松指出,古城现存城墙虽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重修,但城内格局完整保留了明清“四街八巷”的肌理:南、北、东、西四条主街贯通全城,棋盘式巷弄里藏着30余处明清院落、12座古寺观、8座牌坊。“更难得的是,它不是‘博物馆式’的静止古城,而是至今仍有3万居民生活其中的‘活城’——清晨的早市、午后的茶社、傍晚的社火,都是古城鲜活的心跳。”
“我们坚持‘修旧如旧’与‘活态传承’并重。”忻州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陈芳介绍,近年完成城墙抢险加固、秀容书院修缮等工程,复原了“南米北面”的晋北饮食街区、“前店后坊”的传统手作街;引入“非遗进古街”项目,让挠阁、八音会、二人台等非遗从田间地头走进游客视野。现在,游客可通过“忻州古城”小程序,扫码听每条巷弄的“历史微故事”,或预约“古城夜游”灯光秀(19:30-21:30,免费开放)。
必打卡核心景观:
南城门楼(晋北锁钥)(地标象征):登楼可俯瞰古城全景,城楼下“忻州古城”照壁嵌有“三关总要”石刻,夜间灯光映照下,城砖上的弹孔(抗战时期遗留)与灯笼的红光交织,诉说着古今交融的故事;
秀容书院(晋北文脉):山西现存最早的州立书院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院内“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六艺斋”展示古代科举用具,每月举办“开笔礼”“诗会”等活动,书香气与桂花香交织;
关帝庙与泰山庙(民俗信仰):两庙相邻,关帝庙供奉武圣关羽,殿内明代彩塑关公像威严庄重;泰山庙主祀碧霞元君,壁画“泰山奶奶送子”色彩艳丽,是晋北民间信仰的缩影;
泰山庙巷(市井标本):青石板路两侧是明清四合院,院门口摆着老茶桌,76岁的“忻州故事”讲述人张大爷摇着蒲扇说:“我爷爷在这卖羊汤,我爹在这修鞋,我现在在这讲古,咱这巷子,就是活的古城史!”
隐藏玩法:清晨6点逛早市,买刚出锅的定襄蒸肉(肥而不腻,5元/块)、忻府区豆腐干(五香味,3元/串);傍晚登南城门楼,看夕阳把古城染成金色,听八音会吹奏《大得胜》;雨后穿巷弄,青石板泛着水光,砖雕上的“福”“禄”字更显清晰。
“舌尖上的晋北”:从街头到院落的美食江湖忻州古城的烟火气,一半藏在舌尖。作为“中国面食之乡”核心区,这里的美食既有塞北的粗犷,又有农耕的精细。
必吃美食清单:
莜面系列:古城“老忻州莜面村”的栲栳栳(莜面卷蒸制,配羊肉臊子,28元/份)、窝窝(莜面墩蒸制,蘸蘑菇卤,26元/份),面香混合着柴火灶的烟火气;
瓦酥与蒸肉:“福兴号”的瓦酥(油炸面食,形似瓦片,甜咸两味,8元/块)、“赵记”的定襄蒸肉(猪肉拌米粉蒸制,肥而不腻,15元/份),是老忻州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
小吃集萃:“二毛驴面馆”的高粱面鱼鱼(手搓面鱼,配西红柿鸡蛋卤,12元/碗)、“张婆碗托”(荞麦面蒸制,切条拌醋蒜,8元/碗)、“糖画王”的糖画(非遗技艺,10元/个),从街头甜到巷尾;
特色饮品:“秀容茶社”的黄米油糕茶(热黄米粥冲油糕碎,暖胃又解腻,5元/碗)、“杏花村酒坊”的代县黄酒(低度醇厚,配羊肉锅绝佳,10元/壶)。
美食体验升级:参与“古城美食研学”——穿蓝布围裙学搓高粱面鱼鱼,跟非遗师傅学做瓦酥,最后在老院子里摆“晋北家宴”,人均80元含食材与教学。
忻州古城的魅力,更在“活”起来的文化。
每天下午3点,“非遗大舞台”准时开演:挠阁(儿童站在铁架上被成人抬着表演,彩绸翻飞)的震天锣鼓、八音会(唢呐、笙、笛合奏)的欢快曲调、二人台(地方小戏)的幽默唱段,总能吸引一圈游客驻足。“我是挠阁队的队长,干了30年。”58岁的王师傅擦着汗说,“以前只在村里庙会演,现在古城给搭了台子,年轻徒弟也多了,这手艺终于传下去了!”
夜晚的古城更有韵味:南城门楼下的“星空市集”亮起灯串,手作摊位卖着琉璃圪嘣(玻璃小玩具)、剪纸、面塑;秀容书院旁的“民谣小馆”飘出吉他声,唱的是改编的忻州民歌《想亲亲》;最热闹的是“火树银花”灯展——古街挂起成百上千盏灯笼,有纱灯、宫灯、跑马灯,映得青砖墙暖融融的,像掉进了《清明上河图》的暖色调里。
周边联动推荐:
雁门关(距古城40分钟车程):“中华第一关”,可登城楼感受“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豪迈,与古城形成“军镇+商贸”的历史呼应;
五台山(距古城1小时车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从古城出发,可安排“古城烟火+五台禅修”的动静组合;
禹王洞(距古城20分钟车程):喀斯特溶洞奇观,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适合亲子游。
“四时皆景”:从春到冬的古城变装秀忻州古城的美,随季节流转各有风情:
春(4-5月):古城内外梨花、桃花盛开,秀容河畔柳絮纷飞,配合“忻州春季文化节”,游客可赏花、听戏、逛市集;
夏(6-8月):平均气温25℃,古槐遮阴,秀容书院的葡萄架下摆着茶桌,听老艺人讲“秀容书院的状元故事”;
秋(9-10月):玉米、高粱丰收,古城墙挂起红辣椒、黄玉米,空气里飘着炒瓜子的香气,是拍“秋日古城”的最佳季;
冬(12-2月):古城覆雪,青砖灰瓦更显古朴,关帝庙前的红灯笼与白雪相映,海外华人常在此举办“冬祭乡贤”仪式,温馨庄重。
经典路线推荐:
半日美食游:南城门楼→秀容书院(喝茶)→泰山庙巷(吃莜面栲栳栳、瓦酥)→非遗大舞台(看挠阁表演,约2小时);
深度文化游:雁门关(看关城)→忻州古城(研学:穿晋北服饰学做面食+听“三关”历史)→五台山(礼佛)→返程前到“古城文创店”买瓦酥礼盒(人均150元);
非遗体验线:查非遗名录→参与“古城美食研学”→看挠阁/八音会演出→定制“忻州记忆手账本”(景区提供模板,人均120元)。
交通指南:
自驾:太原出发沿二广高速至忻州出口下(全程约1小时,景区停车场收费6元/小时);大同出发沿二广高速转沧榆高速,约2小时;
公共交通:忻州站乘101路公交直达古城(票价2元);太原南站乘高铁至忻州西站,再打车至古城(约15分钟,车费20元)。
门票与开放时间:
古城免费开放;部分小景点(如秀容书院、关帝庙)需购票,联票30元;
开放时间:全天24小时(夜间部分区域亮灯,核心街区营业至22:00)。
最佳游览时段:
文化体验:上午9:00-11:00(书院讲学、非遗展示集中);
美食打卡:中午11:30-13:30(老字号餐馆排队高峰,建议错峰);
拍照出片:黄昏17:30-18:30(夕阳为城墙镀金,灯笼亮起,暖色调绝佳);
避峰提示:节假日建议提前在“忻州古城”公众号预约,工作日上午人少更适合深度游。
住宿推荐:
古城体验:“秀容客栈”(改造自明清四合院,保留木雕门窗,主人会讲古城故事,人均200元);
品质之选:忻州“古城温泉酒店”(仿晋北民居风格,含“晋北早餐”,距景区5分钟车程,适合家庭游);
特色民宿:“巷里小筑”(泰山庙巷内小院,种满石榴树,秋季果香满院,人均260元)。
结语:古城不老,晋北烟火永续从东汉的郡治衙署,到今日的活态古城;从南城门的金戈铁马,到巷弄里的莜面飘香——忻州古城用1800年光阴证明:真正的文化传承,从不是束之高阁的保护,而是融入日常的鲜活。
正如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在留言本上写的:“原以为古城只是老房子,来了才发现,这里的人、这里的味、这里的声,才是最珍贵的‘文物’。那些早市的吆喝、八音会的唢呐、老人们的闲聊,原来藏着晋北最本真的生命力。”
2025年的秋天,不妨把脚步交给忻定的风,去古城赴一场“烟火与雄魂”的相遇——在这里,你不必追赶行程,只需沿着秀容河慢慢走,摸一摸老城墙的砖,尝一口热乎的莜面,就能听见千年的故事,正随着市井的喧嚣,生生不息。
(完)